一個獵人手持著獵槍對著5,000公尺外樹上膽大的啄木鳥射擊。很多投資人常感到奇怪,為什麼大盤變動一、兩百點,我買的選擇權權利金怎麼依舊沒什麼變動?將啄木鳥看成是你的權利金,它們之間的距離看成價外的程度,距離太遠(太價外),啄木鳥根本無動於衷;適度的接近,啄木鳥自然有所驚懼,獵人刺激,啄木鳥反應,於是形成一個規律。我們操作台指選擇權,首先要瞭解一個規律:大盤的變動與所操作履約價權利金的關係。我們說,大盤的變動對價平履約價的影響約為50%的關係,大盤上漲100點,價平履約價的call約上漲50點。
#@1@#這是一個最美好的世界,也是一個最醜陋的世界。以某個履約價為基礎,天天掛著等,行情走到哪裡意義並不重大。適合不想冒險犯難,又想賺錢的人,這時觀察每個履約價的漲跌停及掛單口數變得相對重要了。以價平為基礎,call往低履約價移動,put則往高履約價移動。Call方:取到call跌停與右邊put當時成交價約當,掛該低低call買進,等掛put的人掛錯掛成賣call;亦等call買賣方掛錯。Put方:取到put跌停與左邊call當時成交價約當,掛該低低put買進,等掛call的人掛錯掛成賣put;亦等put買賣方掛錯。掛的都是以超低成本進貨,如果成交,立即出場都可獲得一筆可觀的利潤。技術分析方法不下千種,斷非單單一種方法得以完全契合價格走勢,所用技術分析是藉以詮釋價格的方法之一。選擇權價格之理論定價手段亦在百種以上,許多參數都融合應用者的主觀判斷,如果主觀判斷無法完全反應客觀實際,那麼便形成市場價格與模型下的理論價格差異,直觀上,是否便買進低估者,賣出高估者,而偏執以為無風險,誠然忘卻己身所為的環境造就乎。研究市場行為,而論斷市場行為為效率市場否,亦不可遺忘,不理性、非效率,亦為真實市場行為,此一時效率的符合,斷不得推演為彼一時亦符合效率。如果咱們老是有不能失敗的理由(諸如父母年邁、妻兒大群等),我們來瞧瞧心法:相鄰三個履約價,中間履約價之權利金的2倍大於上下履約價權利金之和,又大到12點以上時,進場,買進上下履約價各一,賣2中間履約價。運用三個履約價之間的買賣技倆,這是增益看盤技巧的必要道路,學好之後,同樣的東西,你看到的硬是會跟別人不一樣。
#@1@#黑旋風與豹仔頭遠遠望見官兵推著11輛大車迤邐而行,我們觀察選擇權權利金與履約價的關係,也必須用到山寨的慣例,五箱六箱的瓜分,從來長幼有序,若說平分反而是不公允了。我們說低履約價權利金的變動,往往是高履約價權利金變動的120%,亦即1.2倍,1比1.2,正是5比6的關係。我們盤中用看的,差不多便知道,甭看來看去還覷不出端倪,練習熟了,對於抓錯價當有所助益,對於有時期交所的結算價不甚合理時,我們隔日才不會著了它的道兒。本支的高履約價是下一支的低履約價,峰峰相連,層層節制。仔細觀察價平履約價權利金的消長,眼珠子的轉動是一圈又一圈的迴旋,在交易方式上真是觀盤的大偏方。對於市面上似是而非的觀念充分解析,讓人相見恨晚,原來不同的市場、不同的幣別、不同的契約規格、不同的到期日,每多一層差異,風險便越發無法獲得控制。如果把自己想成「維護市場正義」的使者,那操作起來可是樂趣多多,而且你在盤中可以常常暗笑,別人也不知道你在笑什麼?因為你學會了別人所不知道的方法,別人看盤的角度絕對不會如此有效率。螢幕上call與put兩邊一起看,上下頁跳一跳,而且近月、遠月一把抓。我們在市場上常見的情況是:投資人進場後,盤勢有所變動便手足無措,原因就是可以使用的策略方法未能充分瞭解,「我除了這般做,還有哪些選擇,何者對我的部位比較有利?」有效率地維持部位狀況,減少「該賺的沒賺到」、「不該虧的都虧到」這類的情形。對於風險與相對預期報酬的觀念,應時時牢記在心。
#@1@#價格的延續或反轉常是我們要做的課題,研究延續或反轉的技術面是一連串如李昌鈺破案的蒐證過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市場的力量是用來尊重的,而不是可以操弄的。避險與投機要搞清楚,常常聽到市場上有人說:嘿嘿!今天大跌,我的「避險空單」大賺。頭殼壞掉,那你的股票根本部位不就大賠,總合起來還是大賠,一點學問都沒有,真是市場亂象。必須瞭解選擇權近月權利金與遠月權利金、期貨近月價位與遠月價位之間的巧妙關係,遠月布局、近月調整;近月布局、遠月加碼。有時候自己掛的單,自己去買賣成交,可以引導市場,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使部位全部出場。俗話說:有什麼屁股吃什麼瀉藥,操作上亦復如此,可別擁有一個無法承受的部位!有人一秒鐘可以幾十萬上下,胃口不對便不宜吃太多。在動態調整方面我們必須這般思考:在當時盤勢如此變化下,我加入其他部位或解除某部位,結果是不是會比維持原有部位更能有獲利的潛能?更容易使風險得到掌控?而調整有五大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是單獨策略動態調整的總索引:1. 原有部位有限風險,不得變更為無限風險。2. 原有部位無限風險,得轉化為有限風險或仍然維持無限風險。3. 原有部位有限獲利,得轉化為無限獲利。4. 原有部位無限獲利,得轉化為有限獲利或仍然維持無限獲利。5. 獲利得加碼,在任何情況下虧損均不加碼。
#@1@#當我們認為行情即將大漲,進場買call後:行情果然大漲,精氣神為之一振,我們考慮:1. 獲利平倉出場,先賺先贏。2. 賣掉原有的call,買入更高履約價的call,思考的節點在於賣掉後的淨獲利,足夠買進那個更高履約價的call,等同是保本後,免費獲得call,享受未來可能再漲的利益。3. 賣掉原有的call,買入到期日更遠,更價外的call,也是弭平成本之後的額外淨獲利進場,給它看二、三個月,怎麼樣,咬我呀!4. 原call部位不賣掉,再加賣出更高履約價的call(以當時價位之價外1~2檔為宜),形成call的多頭價差,本來無限獲利,改為有限獲利,並先賺取權利金,反正最大損失也是固定的,也不怎麼來怕它,更何況此義舉也使得最大損失縮小哩。5. 原部位不出場,再加碼call,操作金融商品的原則就是虧損不加碼,獲利得加碼,惟籌碼要注意一下,加碼口數不得大於原部位口數,如原建立10口,漲到爽時加碼5口,又漲到手快抽筋時,再加碼2口之類。
#@1@#當我們認為行情即將大跌,買入put後:行情真的下跌,腎上腺素開始大量分泌,據觀察歸納指出,行情看對了,人們是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比看錯還悶騷,這時我們可以:1. 獲利平倉出場(買下一幢房子多了幾根鋼筋,車子多了輪胎,慢慢組合)。2. 賣掉原有的put,改買更低履約價的put,原則亦同,收回本金外,用餘資購入,等同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享受行情繼續下跌的可能獲利。3. 賣掉原有的put,改買遠月更價外的put,看它數個月。4. 原部位不動,再賣出低履約價的put,形成put的空頭價差,鎖住獲利區間,並提前賺取以後可能賺不到的利潤。5. 原部位不動,加碼put,增加攻擊力道。若部位進場的理由已經消失,如我們因憑著技術分析顯示的黃金交叉而進多單,可是部位指標再度反轉,又變成死亡交叉時,進場的原因已不復存在,我們處理的態度如何?此時壓力測試是直搗停損、加碼、動態調整的巢穴,模擬一切的可能意外,我們唯有瞭解市場的驚奇面,使市況的變動對自己產生的衝擊最小,方不致導致忙亂中的錯誤決策。決策的品質越磨練可越發犀利。如同鐘擺原理,迴歸終究會迴歸,然而指標在高檔有鈍化走勢、低檔有延伸狀況,很多人尤其是股市交易的老手,一到選擇權市場就埋葬在其中。選擇權相較於股票現貨或指數期貨而言,更具靈活性與挑戰性,許多「風險有限、獲利無限」及「以小搏大」的觀念過度強調,唯大多數投資人均未詳細瞭解其內容,即依據原有的經驗與行為在市場上砍殺了起來,無疑要弄得灰頭土臉。
#@1@#每個人的資金、心態、操作的時間架構、進場點均不同,惟均必須要有停損機制,許多股票族操作衍生性商品時最大的特點,便是幾乎沒有停損,然後又把「定期定額」那一套帶來。方向錯誤只有停損不停損的問題,沒有加碼不加碼的問題;方向正確才考慮要不要加碼。攝護腺肥大是個人的事體,雙尾的肥大卻是交易者應予關注的話題。正因為金融的肥尾現象,這才造成波動率微笑的現象,價平履約價有較低的隱含波動率,價內與價外履約價擁有較高的隱含波動率,如果把該波動率繪成圖形,將會呈現一個U型,狀似微笑,是魔鬼也是天使。也許在我們操作履約價的選定,除了正統技術分析,線型的安全保障,權利金履約價無套利空間悖駁攫取之餘,我們還得問上自己一句話:有那麼嚴重嗎?
#@1@#1. Call多頭價差套利:我們買進低履約價的call,並賣出高履約價的call,稱之為call多頭價差。按理說,低履約價call權利金應該大於高履約價call,如果不是呢?那麼就會形成有利可圖的套利狀況。狀況:低履約價call權利金小於高履約價call權利金。基本決策:買入低履約價call並賣出高履約價call,經過如此操作,可以保證在結算時是獲利的,因為整個到期損益結構均在零軸以上,至於獲利的大小,自然結算價在高履約價以上可取得最大利潤,至不濟,若結算價在低履約價以下,亦可獲得大於零的利益。當然實務上必須再融入交易成本,這樣可以避免對於深度價外的執著。修正狀況:低履約價call權利金小於高履約價call權利金,在20點以上。動態環境: 原始買入低履約價call,行情上漲,連高履約價call權利金都比原進場call高20以上時。 原始賣出高履約價call,行情下跌,連低履約價call權利金都比原進場call低20以上時。2. Call空頭價差套利:我們買進高履約價的call,並賣出低履約價的call,稱之為call空頭價差。低履約價的call沒錯是較高履約價的call值錢。權利金大於高履約價亦顯得合於規律,不過一旦低履約價權利金過高了,高履約價權利金過低了,也是不成的,我們亦可以利用其相對的偏離程度,來達成套利的目的。狀況:低履約價call權利金大於高履約價call權利金,程度在履約價間距以上。基本決策:賣出低履約價call並買入高履約價call。修正狀況:低履約價call權利金>(高履約價call權利金+履約價間距+20)。動態環境: 原始賣出低履約價call權利金>(目前高履約價call權利金+履約價間距+20)時。 目前低履約價call權利金>(原始買入高履約價call權利金+履約價間距+20時)。想一想,可以套利對不能套利,但來投機也不錯,看看權利金變動的相對臨界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