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產品價格持續高漲,全球日益重視糧食短缺所帶來的隱憂,不過非洲人口成長率居各大洲之冠,故存在已久的「糧荒」問題亟待解決。然而台灣從30年前的受助國已轉型為資助國,長期提供非洲邦交國農業技術,協助非洲國家改善生活品質,亦維持良好的經貿合作關係,而林志玲、張惠妹、孫燕姿……等藝人更前往非洲,藉此拋磚引玉,呼籲國人發揮愛心。國際合作發展交流基金會也提供醫療技術協助,並鼓勵國人前往非洲擔任志工服務,更獎勵國內企業深入當地進行投資,結合民間與企業的資源,為遙遠的非洲大陸貢獻一己之力,將台灣精神融入非洲,推動務實的國民外交。
#@1@#台灣與非洲皆位居亞熱帶,其地理環境及氣候有許多相似之處,國際合作發展交流基金會代理秘書長李新穎指出,非洲大陸有豐富的農業資源,與台灣以農立國的歷史相近,而國內農業技術發展數十年,至今已累積許多成功經驗,對各邦交國的農業發展有實質幫助,並派遣駐外技術團前往當地教育民眾,提供不同的技術交流,協助當地改善農業品質。其中農業合作方案包括布吉納法索鄉村貸款計畫、史瓦濟蘭烏蘇杜河下游小農灌溉計畫、甘比亞婦女微額貸款管道技術協助、甘比亞微額貸款計畫、甘比亞技職教育計畫……等具體行動,以提升該國的農業環境。「糧荒」雖然是解決非洲問題的第一要務,不過近年來台灣把成功的農業經驗移植至布吉納法索,卻深受聯合國及世界銀行的高度關注,對解決糧荒提供實質助益。由於駐布吉納法索技術團長期實施的大面積稻作墾區,去年已在當地開發1800公頃水稻墾區、年產量高達11750公噸,陸稻推廣面積亦達6024公頃,每公頃平均產量約3公噸,總產量約16288公噸,減少布吉納法索進口糧食的外匯支出,有效解決非洲國家糧食問題。李新穎認為,台灣與非洲邦交國透過農業技術資源整合,不只改善當地民生問題,更是難能可貴的經驗交流。台灣長期投入非洲交流農業技術,外資如中國、印度、日本等亞洲國家,則看好非洲大陸豐富的投資商機,近年來積極布局,反觀多數台商西進大陸,對於「投資非洲」卻感到遙不可及。
#@1@#李新穎認為,其實台灣的中型企業,較適合前往非洲投資,由於開發中國家商機較成熟國家大,大型上市櫃公司早已布局其他海外市場,而小型企業卻又面臨資金不足的窘境。此外,亦有農業技術團的退休人員,前往非洲開發業務,或帶領親友在當地深耕非洲市場,做為退休後發展事業的第二春。 現今台灣非洲邦交國包括布吉納法索、史瓦濟蘭、甘比亞、聖多美普林西比等4國,因國內擁有許多農業技術、醫療產業的競爭利基,若結合非洲的經濟環境及充沛的天然資源,也是台商投資非洲的優勢之一。只要結合當地產業特色及企業的競爭優勢,並在投資前應先了解非洲產業概況(表1),評估企業長期進駐的整體環境與投資優勢(表2),即可立足台灣,跨足非洲市場。李新穎指出,「國內上市企業南緯(1467),約10年前已遠赴非洲南部的史瓦濟蘭投資。」南緯在當地已設立5座成衣廠,並經營織布、染紗等業務,以史瓦濟蘭為最大的生產國家,以外銷美國為大宗,當年史瓦濟蘭國王還親臨成衣廠參與開幕剪綵。
#@1@#為協助非洲國家改善醫療環境,台灣醫療技術團透過長期派遣方式,在各邦交國設立據點,也設立行動醫療團,深入當地為民眾提供治療及諮詢服務,包括和各國政府合作推動各項疾病防治計畫,例如馬拉威的愛滋病研究防治、聖多美普林西比的瘧疾防治……等,皆深受當地政府及人民肯定。李新穎指出,醫療技術團成員涵蓋台灣各地醫療院所,結合優秀熱心醫護人員,遠赴非洲各國提供最前線的服務。至於海外志工與國民替代役,則以專業技術及服務熱忱為非洲貢獻所長。國合會自1997年派駐第一屆志工至今,深入非洲各國服務;外交替代役自2001年派遣第一批替代役以來,協助駐外技術團推動各種農漁牧、經貿發展、企業輔導、醫療服務、資訊推廣及教育……等,更是畢生難忘的國民外交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