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全台灣一群重量級的金融人士會齊聚一堂,討論如何「發展台灣成為亞洲籌資中心」,參加者包括金管會主委陳樹、證期局局長吳當傑、證基會董事長丁克華、金管會委員葉銀華、台灣金融服務聯合總會秘書長魏寶生、雷曼兄弟證券董事長翁明正、中華開發工銀總經理劉紹傑、富邦證券總經理張果軍、交易所副總經理朱士廷等人。這些財經界人士要討論如何活絡資本市場,使台灣成為亞太籌資中心,顯然,他們對於過去8年期間台灣金融產業的緩步發展,並不是相當滿意。又碰上新政府接手之後,股市跟著國際行情重挫,逼得民眾要求政府護盤聲浪越來越大。在護盤的手段上,最簡單的操作只要撐住指數即可,而「金融股」通常就是用來支撐指數的焦點族群。所以,不斷的運用金融政策來牽動市場投資氣氛,是一項可行而且省子彈的作法。因此,政策上,不管如何進行護盤動作,必須注意金融股的焦點,新任金管會主委陳樹心中認定最好的護盤方式,就是穩定發展台灣金融業。而惠譽信評機構指出,單就亞洲主要國家的銀行進行比較,即便將台灣的官股與民營銀行合計,在獲利與資產規模兩方面均落後其他國家銀行甚遠。所以,台灣金融機構一定要積極以「獲利極大化」的角度調整金融體系的架構,才有機會跟國際上的金融機構相比較。台大財金系教授沈中華也說:「推動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必須先建立籌資中心。」淡江大學財金系系主任聶建中也呼籲:「過去的政府是口號施政、意識型態治國,在政治力過度介入干預之下,自然造成金改成效不彰的情況。」學界認為,台灣的金融改革必須能夠真正確切落實執行,而非淪為口號才是最重要。
#@1@#大家都在積極整頓台灣金融之際,其實台灣未來的金融戰場已經擴展到對岸的中國大陸,國泰金控是台灣金融產業最早前進中國的業者,總經理陳祖培接受我們專訪的時候說:「現在去中國的布局策略須採取小而美的作法,如果想做大必定會以失敗作收。」過去8年,甚至是12年,台灣金融產業錯過中國經濟發展的商機,如今在新政府開放下,前進中國只能變成「小而美」的銀行,這中間有多少政策錯誤的唏噓呢?這期的封面故事,由金融組記者徐介凡獨力完成,他的毅力、能力、執行力很讓人激賞;從產、官、學的角度,替讀者解析台灣金融產業最迫切發展的焦點,金融產業搞好,台灣的股市當然就不會差。看得出來新政府在全力搞金融,所以,股市慢慢會回到正常上升軌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