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台灣成為亞太金融營運中心、提升本國金融業在國際間的競爭力,這是馬總統的主要政見之一,從目前政府訂出的改革方向來看,對內採取加速整併的作法,對外則積極爭取兩岸更多開放,是國內金融業者經營上最迫切的需求;一方面可望在擴大規模下提升競爭力,另一方面可望創造更多投資機會。
#@1@#台灣的銀行業者過去錯失跟著台商一起前往中國發展的最佳時機,現在不論是規模或獲利能力,都已經落後一段非常遙遠的距離。兩岸金融的開放政策走向,雖然提供業者更大的市場發揮,更存有台商客戶的經營利基,但相對也須面臨與中國銀行競爭的壓力,因此,除政府必須創造更多利於競爭的優勢與空間外,業者的布局策略,同樣也是相當重要的關鍵因素。台灣眾多金融業之中,最早前進中國布局的便是國泰金控,旗下國泰人壽公司近年來與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的策略聯盟之下,不但據點陸續朝向更多省份積極擴張,國泰世紀產險也跟隨著人壽的步調進入中國,再過不久便可望邁向成本回收的階段,替母公司創造營收的挹注,足見其在中國布局策略之成效。《理財周刊》為了了解國泰金控目前在中國布局策略的階段,並從前進中國布局有成的台灣金融業者角度觀察,對於新政府提升台灣金融機構競爭力的作法有何看法,以及真正需要的政策幫助究竟為何,特別專訪國泰金控總經理陳祖培,以下為專訪紀要:
#@1@#《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國泰人壽在中國的布局策略,目前已發展至哪個階段?隨著新政府對兩岸開放的態度,國泰金的動作是否將會加速或調整?陳祖培答(以下簡稱「答」):答:國泰人壽與東方航空公司合資的上海國泰人壽是於3年半前正式成立,目前已在中國的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北京、上海(總公司)共計6個省份設有分公司,一般而言,壽險業者進行布局時,必須先投入如人事、辦公室等諸多成本,但要回收卻是在成立公司5到7年之後的事情,因此目前的國泰人壽其實仍未開始獲利。至於國泰世紀產險的部分,必須等到上海正式成立分公司之後,才能進一步談發展,預計在今年8月左右將會正式成立,並於1到2年之後開始獲利。至於銀行前往中國布局的方面,目前政府尚未鬆綁銀行直接投資中國的限制,因此必須等到政見落實為政策,並且進行修法之後才會知道未來的變化。就目前情勢來說,一方面參股中國銀行須經過第三地,只有富邦金在香港有成立分公司,符合這項條件;另一方面申請在中國升格為分行,中國政府限制業者必須在分行所在地成立辦事處至少2年,以及母公司連續3年有盈餘兩項規定,即便國泰金在中國的辦事處完全符合這些規定,但台灣與中國之間尚未簽訂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仍無法升格成為分行,因此必須等到政府正式開放、建立好制度之後,才能對中國投資進行下一階段的評估,但若有機會,一定會尋求合適的作法進入中國布局。
#@1@#問:台灣銀行前往中國布局所看準的發展機會為何?在規模與獲利均比中國銀行要小很多的情況下,該用什麼樣的經營策略來因應?答:以現階段銀行前往中國進行布局方面來說,台商客戶是主要鎖定的對象,由於受限目前法規限制,台商若在中國有籌融資的需求,往來對象上須選擇中國銀行或是外商銀行借錢,但是其實台灣的銀行不僅對這些客戶較為了解、熟悉,也比較懂得他們的需求所在,更重要的是能夠透過整合兩地銀行業務,提供客戶一條鞭的服務;因此如果兩岸銀行業務能夠開放,必然能夠吸引這些客戶轉向與台灣的銀行往來,替銀行創造更多的獲利。再以現階段產品創新能力與服務品質來看,台灣的銀行仍比中國的銀行為佳,因此若在中國深耕一段時間,自然也可望吸引當地民眾成為客源,挹注公司更多的獲利。不過,台灣的銀行在規模與獲利能力雙方面均不及中國的銀行,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因此現在去中國的布局策略須採取小而美的作法,以提供較好的產品與優質服務作為策略主軸,一步一腳印、穩紮穩打的進行發展,如果想做大必定會以失敗作收。
#@1@#問:以您的觀察,新政府現在所規劃的金融政策,將對台灣金融機構帶來哪些發展機會與影響?答:新政府上任後所畫出的藍圖,目前都尚在討論階段,並未成為政策落實執行,因此無法做出詳細評估,但以施政的大方向來看,對外政府積極推動兩岸開放,提供金融業者更多的發展空間與機會,對內則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平台機制,以市場機制為前提加速推動金融機構的整併,這些作法與目標絕對是正確的。因為台灣的銀行目前家數過多,造成競爭過度激烈局面,致使利差無法放大、銀行獲利表現不佳,解決這些情況最佳的作法,不外乎是一方面給予業者能夠往國外發展的空間,另一方面則進行內部整併、改善整體金融市場環境,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落實執行,才能夠真正替金融業者在經營上帶來幫助。但若開放兩岸金融往來,台灣的銀行可以去中國發展,相對他們也能過來,因此面對來自對岸的龐大競爭壓力,政府如何建立良好的保護制度與配套方案,將是未來國內金融發展的一大考驗。另外,政府的監理應該要走在金融業前面,加強風險控管的能力,能在業者面對經營上重大風險的情況時,提前出面作出有效控管,或是透過強制作法,避免可能產生的風險;雖然兩岸文化相通,具備同文同種的條件,做生意會比較容易,可是,對於當地民情文化仍屬陌生,因此政府也必須在風險規避上制定相關規則並確切落實,以保護國內金融產業順利發展。例如,在兩地授信的機制以及投資相關商品方面,政府都應該要發揮正面監理的功能。
#@1@#問:2次金改之所以飽受詬病,主要就在推動併購的過程限時、限量,請問您對於未來新政府將繼續推動金融機構的併購,有何看法?答:過去2次金改方向沒有任何錯誤,失敗主因在於作法,沒有以市場機制為前提進行,其實對於推動整併方面,政府只要給了方向,在自由市場的機制運作之下,業者自然會跟進並達到整合的效果,以數字限定市場沒有任何意義,任何銀行只要找出自己的競爭優勢與利基點,即便是小而美的經營方式,也能夠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從目前政府對於推動併購所設定的方向來看,其實相當符合目前金融市場的需要。如同前面所說,這不僅是解決利差無法放大的一個方法,並且也可望透過併購擴大規模,幫助提升國際競爭力,關鍵仍在於如何落實執行。整併在對象的選擇上相當重要,因為併購的過程其實面對著相當龐大的壓力,必須雙方面在財務、企業文化進行整合,因此兩者之間是否具備相同的經營理念、業務整合後能夠發揮綜效,或是透過提升市占率創造更強的獲利能力,這些都是必須要評估的部分。但是在考量既得利益者,必然不願意成為被併購一方的情況下,政府在當中所扮演的角色便相當重要,能否透過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平台,並提供誘因完成雙方面的合併,是未來政策能否成功執行的關鍵所在。
#@1@#問:台灣利差水準過低,造成銀行無利可圖的情況,請問您覺得要如何才能達到提升獲利的目標?對於陳樹提出資產報酬率(ROA)要在4年內提升至1%,您的看法為何?答:以目前國內銀行的ROA水準來看,確實只有很差的平均0.3%表現,若要提升至1%,相對便得創造3倍多的獲利表現,單就這個數字在目前的經營環境上來看,必須長期慢慢努力才有機會達到並非一蹴可幾。再從目前整體金融環境來看,由於存戶的存款就是銀行的資產,因此銀行營收一般是來自存放款利差的利息收入,以及手續費收入2個部分,若想要提升報酬率,背後的關鍵因素自然也在這2大環節之上,而這同時也反映出當下台灣金融環境經營上最大的困境。最主要的影響是來自銀行家數過多,殺價競爭導致銀行失去獲利空間,不但在存放款利差上無法提升,手續費減免也淪為吸引客戶上門的手段,主要的兩項營收都喪失了,銀行哪還能有錢可賺?即便銀行公會對此做出規範,但在自由市場的競爭之下,仍難確實管制各家銀行的作法。所以想要提升ROA,政府的角色相當重要,必須針對這兩個層面對症下藥,除了對內進行整併,對兩岸採取開放的作法之外,目前國內官股銀行市占率超過半數,若能作出最適化的利率政策,必然有助於擴大利差的效果,若能建立良好的監理制度規範業者,也可望改善殺價競爭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