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常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來形容單身漢,現實中的單身漢生活是怎樣的呢?「單身」分為三種情況:其一年紀尚輕,各方面條件還不太完備,等時機成熟還是要結婚生子;其二已經進入成熟年齡階段,一直未婚的獨身主義者或離異無子女也不想再結婚;其三是離異有子女者。接下來逐一分析。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本不能算是什麼特殊的風險,但是當「走得太早」時─不可預知的意外發生,罹患重大疾病等,我們還有一些責任無法推卸,還有必盡的義務沒有完成;「活得太久」時─養老金準備,我們又是否有能力來保持優質和有尊嚴地活著?這些對於我們所愛的人和愛我們的人及我們自身而言就構成了風險,對於這些風險是可以提前安排,使其損失降到最低或完全規避的。若有不測發生,應從哪些方面認識我們所要面對的風險責任呢?
#@1@#意外發生:結果視受傷害程度分為未致殘傷害和致殘傷害,最為嚴重是身故。如果致殘,先不談父母親人情感上所受的打擊,單從費用來看,從治療到傷癒再到恢復,至少要一到兩年,再獲得新的工作機會可能性則很難判斷,況且那時的收入極有可能會低於現在,那麼除龐大的醫療費用外還要維持以後的生活,應對如此風險所投意外傷害保險保額至少為現在年收入5到10倍。如果身故,父母子女的生活教育費用由誰來承擔?還要依靠年邁的父母用退休金來維持祖孫三代人的開銷,還要承受老無所養、晚景淒涼的後半生嗎?罹患重大疾病:俗語講「沒什麼別沒錢,有什麼別有病」,正道出了突患重疾又沒錢治療的痛苦境地。目前醫治重大疾病的基礎費用會在10~30萬元人民幣,此外還要有特殊用藥、進口設備等非常規費用,及看護、營養、後期康復治療等費用,投保金額不能低於50萬元。養老金儲備不足:現代醫療技術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壽命愈來愈長,按我國城市人口平均壽命男78歲預期,大多數男士都要度過20來年的退休生活。在失去健碩的體魄,年老體衰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被社會尊重,保有尊嚴地生活,才不枉我們奮鬥前半生付出的努力。準備充足的養老金至關重要的因素:預期養老年限、通貨膨脹、退休生活安排、臨終費用。
#@1@#第一種情況:30歲上下,大都處在事業奮鬥期,工作緊張忙碌,生活節奏不是很規律,雖然收入尚未達到人生預期,但精力充沛,有足夠熱情去創造未來更好的生活。風險集中在突發意外事故,預防因過度工作透支體力導致罹患大病,並且未來還要結婚生子,人生責任會愈來愈重。此階段人生剛起步,收入相對較低,購買保險應以低保費高保障為原則,並且應在今後有能力時隨時增加額度,將定期險逐漸轉化為終身險。建議投保具有壽險責任的定期重大疾病醫療保險、意外傷害和意外醫療保險,若尚有支付能力,則應考慮購買分紅終身壽險,或通過定期定投方式購買投資連結保險積累養老金。案例:30歲未婚男士,年收入6萬元,父母現年60歲,身體尚健康,按我國城市人口平均壽命男78歲、女80歲預期,孝養父母費用為20年×12000元。建議:當收入增加、責任增加時隨時增加壽險保障額度,並將定期險逐漸轉為終身險,且在相應年齡增加健康險。養老金規劃:應採用定期定投方式購買投資連結保險,設定首年存入3萬元開立投連帳戶,每月定期存入1千元,保守預計以平均年收益率10%(國際投連基金平均收益率12%)計算,30年後60歲退休時,投入本金總計39萬元,戶中現金價值已經高達285萬元,這就是愛因斯坦所講的「複利=原子彈」的道理。此種方式可以有效抵禦通貨膨脹導致的貨幣貶值,同時因投連險中貨幣帳戶的存在,又保證資金安全性。這種方式是以「長期、定投」為前提,若想獲得相應回報就一定要堅持。
#@1@#第二種情況:40歲以上,事業基本已經穩定,收入也達到人生最高點,對父母的孝養是主要責任,但健康卻是在走下坡路,猝死和突發重大疾病是這個階段最易發生的不測。且距離60歲退休年齡愈來愈近,養老金的儲備也迫在眉睫。案例:40歲未婚男士,年收入12萬元,父母現年70歲,身體尚健康,按我國城市人口平均壽命男78歲、女80歲預期,孝養父母費用為10年×24000元。
#@1@#第三種情況:30歲~45歲左右有子女單身男士,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最重,事業也是爬坡期,工作壓力也很大,最容易出現猝死、罹患重疾的風險,意外發生率則相對30歲無子女時要低很多。此時應未雨綢繆,用足夠保險額度先將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費用、父母孝養金及時準備好,同時也應將養老金規劃好。如果還要再婚,應據再婚後所負責任和經濟狀況調整保險結構和保額。案例:35歲離異男士,年收入8萬元,父母現年65歲,身體尚健康,按我國城市人口平均壽命男78歲、女80歲預期,孝養父母費用為25年×12000元,孩子6歲,預計教育費80萬元,生活費3000元/年。商業保險是社保的有力補充,可參照已經擁有的社保保障進行增減。總之保險是用今天的能力保障明天的風險;用我們能夠把握的現在去保障實現未來應盡的義務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