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布破產,引爆全球的金融海嘯,第一個浪頭打到了保險業龍頭美國國際集團(AIG),美國聯準會(Fed)同意2年提供850億美元,援助AIG,並取得AIG近80%的股權。接著,全球6大央行聯手注資挽救經濟與股市,經濟危機就此解除了嗎?為深入了解這波金融風暴的病灶,《理財周刊》特訪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紐約銀行中國區前總經理龔天益,為當今的經濟狀況把脈。
#@1@#從雷曼兄弟、AIG的例子,證明不動產做為抵押的債權迅速跌價,是過去長年濫貸的惡果,規模大如AIG也風雨飄搖。龔天益說:「這不是新的事件,而是連串事件中的一環」,他認為,美政府紓困AIG只是把堤防築得更高,「收購金融機構低流動性資產的作法,只是將消波堤岸鋪設得更長。」他直言:「這波併購潮在全球影響廣泛,但影響金融產業而言,卻未必很深;許多企業進行投資避險,後來的操作甚至變成重要獲利來源,但只要沒有過度曝險,就沒有問題。」龔天益揶揄美國金融業,現在正進行一場缺手找斷腳、湊齊四肢的金融整併,並質疑倉皇的撮合是否造就穩健的超大金融機構?抑或孕育著更大道德風險?
#@1@#近幾年來,美國主要金融股的發行公司動作頻頻,進行著結親、聯盟的布局遊戲。然而,在政府及金融業蜜月後,經濟能否回歸常軌?美國政府在增稅日益困難的情況下,會否發行更多公債及國庫券讓避險基金進場?這些因「近親通婚」而密不可分的金融機構,是否將道德風險的基因也遺傳下去?這些答案,讓經濟學家想起來都有點擔心。美國政府願意為AIG擔保向Fed融資,陳添枝認為:「這代表AIG的財務黑洞仍在可控制的範圍,不管有沒有購買雷曼或AIG的金融商品,現在即使是正規營運的商業銀行,貸款能力也會下降,政府必須在此嚴防金融緊縮。」他指出,央行在這裡扮演要角,即使投資人縮手,政府仍要維持產業與金融信貸的暢通,遏阻金融的破綻延燒到其他實質部門。」
#@1@#現在,各國政府無不祭出大動作,密切監控市場走勢。陳添枝說:「資產縮水會使金融機構的財務報表帳面難看,調整的結果一定是緊縮,政府必須防堵過度的信用緊縮,要放銀根、降利率來防止斷頭。」對於政府發動四大基金進場護盤的作法,陳添枝感慨地說:「四大基金來自大眾,政府必須審慎考慮如此投資的報酬。」然而,在大眾信心低迷時,整體資金從股市抽離,政府也不可放任恐慌加深,在決策上一直是兩難。「股、匯市必定會有超過實質面的調整,這一次我不認為政府買了很多東西,應是投資人基於自身利益考量做出決策。企業本身對自己的價值最了解,此時大股東可以購回一部分股票做為庫藏股,等待波動過去再釋出。」
#@1@#陳添枝肯定美國的景氣依舊會牽動全世界,但不覺得這次事件對國家經濟走向有影響,並對台灣的前景樂觀;「產業在成長衰落期會因為金融風暴承受更多壓力,政府理應扶持因系統性風險而營運困難的企業。台灣的電子代工產業流動性都很大,另外現在台灣的銀行已經不歡迎企業用股票質押,體質比以往健全得多。」金融海嘯令美國金融藍籌股山河變色,不僅AIG流動性告急,花旗銀行(Citibank)也損失慘重,股價從每股50美元下殺至15美元。6個月來的股災令股神巴菲特財富縮水120億美元,投資人不安之餘,最大疑問是:該將雞蛋放在哪些籃子裡?龔天益表示,美國大型投資銀行被這波金融海嘯吞噬,是從發展高槓桿倍數的金融商品開始,次貸問題爆發後,炒作和槓桿同時落空,也是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垮台的主因。轉進以亞洲貨幣如日圓、人民幣或油元計價的商品是可行的選擇,在金價與油價同步回升、能源長期吃緊的情況下,投資人近2年對美元、英鎊和歐元計價的基金或金融商品最好謹慎觀望,以避險而非「高槓桿、高獲利」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