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17)集團在今年2月尾牙的時候,董事長郭台銘宣布將在4月1日退居第二線,企業未來由12個事業群12位總經理領導。但他仍續任董事長,郭台銘說:「4月1日起將退居第二線,不用管很細,專心做董事長,將來,我只會回答是非題,不再回答選擇題。」
#@1@#全球的人都知道,4月1日為「愚人節」,那時候,還有人好奇的認為「郭董幹嘛挑個愚人節的日子來做重大決策?」郭台銘解釋,企業內部組織和預算約在3月定案,之後他會投身預防醫學和環保。醫療事業方面,他將與台灣大學共同發展技術,建造量子中心,從事醫學防治,並從中低階醫療器材切入,至少要5到7年才會看到成果。郭台銘退居第二線之後,開始交女朋友,也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二春,本來一切都進入他的規劃之中,但是,一場次貸風暴引發的美國金融海嘯,讓全球股市重挫之後,鴻海集團的財富大幅縮水。一連串的金融危機持續發生,只讓郭台銘輕鬆不到半年時間,10月初,鴻海集團緊急召開全球高階主管會議,在這個會議中,將積極檢討庫存、應收帳款以及整合閒置的資產,未來這些動作的執行與推動,其實都證明了一件事,鴻海集團已經看到並且確定未來的經濟景氣將會有一段長時間必須「長期抗戰」的打算。這場會議之後也傳出「郭台銘將重披戰袍,站回第一線,帶領鴻海集團對抗接下來的經濟不景氣。」消息,甚至傳出年底前將會精簡10~15%的人力。對於這樣的市場說法,鴻海集團則表示:「目前並沒有這個打算。」
#@1@#不過,聯電在9月下旬也傳出裁員1300人的消息,聯電也立即出面否認,不過,儘管聯電否認裁員,但是根據內部消息指出,面對不景氣,人事精簡的動作是的確在進行的。不單單是鴻海、聯電傳出裁員消息,英國經濟和企業研究中心(CEBR)預測,未來3個月預估有11萬名金融業員工失業,包括4萬名在倫敦金融中心工作的專業人士。英國失業人口則將攀升到200萬人,創工黨執政11年來新高紀錄。英國匯豐銀行為了因應金融危機,決定進行全球性裁員1100人。瑞士銀行集團UBS也已經正式宣布將從投資銀行部門中裁員2000人,未來UBS將退出貴金屬以外的商品交易,並減少房地產、證券化與自營交易等業務。UBS從去年第3季以來已經裁員約6千人,UBS打算到2008年年底,要將投資部門的員工控制在1萬7千人左右。UBS是歐洲銀行裡面金融風暴受創最嚴重的銀行之一,損失了將近420億美元。美國資訊科技公司惠普(HP)宣布,將在未來2年裁員2萬5千人,這個數字大約占惠普全球員工總數的8%。美國最大記憶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未來2年將裁員約2850人,並將減產。這次裁員約占該公司全球員工總數1萬9000人的15%左右。
#@1@#面對未來可能發生長時間的不景氣,企業裁員變成了既定的趨勢,台灣第一大民營企業的鴻海當然也不例外,所以,一旦郭台銘站回「一線統帥」位置,就證明了,鴻海集團透過全球資訊網路與實際在全球的一線作業,確實發現了「景氣下滑,且不會在短時間之內好轉,放眼望去,鴻海集團內有經驗及魄力能夠帶領大家度過不景氣的,也只剩下郭董了。」鴻海集團內一位中高階主管這麼表示。其實,全球景氣低迷,鴻海股價表現也受到影響,2007年6月鴻海股價的高點在300元,2008年2月份的最高價位還在194元,在金融風暴衝擊之下,10月6日的收盤價位已經跌破100元整數關卡,不但股價腰斬再腰斬創下7年來新低紀錄,今年鴻海市值蒸發超過7千億元,郭台銘身價也跟著縮水759億元,「這個759億元的財富數字,已經是1棟台北101大樓工程造價了。」這樣的危機,當然逼得郭台銘不得不放棄他自己的承諾,跳到第一線重披戰袍來穩住目前的狀況,當然,4月1日宣布要退居第二線的言語,如今看來,只是「愚人節的一句玩笑話」。
#@1@#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必須要鴻海穩得住,「鴻家軍」的股票才有機會走揚,打開鴻海技術線型來看,近期股價的重挫起源於8月15日那天,當天股價高點還出現177.5元價位,可是,這天的股價也是鴻海股價的「歷史記憶」,從此,股價持續滑落,而股價持續滑落則是因為外資把鴻海當成了「超級提款機」。從一個數字就可以看出,統計到今年10月12日,外資總計賣超鴻海達48萬4982張股票(見前頁附圖),持股比率從年初的56.49%,降到雙十節的49.08%,把8月15日當成一個區隔時間點計算,1月1日到8月14日止,外資總計賣超鴻海達24萬5069張股票;但是,8月15日開始,到10月10日雙十節前夕,短短不到2個月時間,外資總計賣超鴻海達23萬9913張股票,只比今年前8個半月少賣了5156張。這種加碼賣股票的「狠勁」前所未見,所以,鴻海股價被外資賣到「破百」,股價跌破3位數。至於為什麼要從8月15日計算起,那天有什麼特別嗎?答案是:那天爆發前總統陳水扁洗錢弊案。一位外資接獲這樣的資訊之後表示:「你們台灣太恐怖了,總統竟然會做這樣的事。」所以,在認為台灣政治將不安定的情況下,他反手開始賣出手中高價的股票,持續對台股進行減碼,加上後來雷曼兄弟事件爆發,他更積極的賣股票,「因為美國那邊需要資金,所以接到拋售資產(股票)的指令。」這位外資這麼表示。不過,他私下戲謔的說:「還好你們發生前總統洗錢案,讓我們覺得政治不佳而提前賣股票,否則,等到雷曼出事,我們就賣不到之前那麼好的價錢了。」
#@1@#外資持續拋售鴻海股票,是不是鴻海基本面出問題?「當然不是,鴻海9月營收1573.72億元,年增率達36.65%,累計前3季營收達1兆466億元,較去年同期也增加27.21%,這樣的數字會差嗎?」鴻海集團員工不服氣的表示。更何況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信心喊話「鴻海是檔好股票」。法國巴黎證券在10月6日發表的研究報告,將宏達電(2498)、鴻海以及統一超(2912)列為首選買進名單,目標價分別設定在620元、145元、108.8元。有看好鴻海的外資報告,當然也有繼續看壞的說法,大和總研分析師黃文堯直指鴻海9月的iPhone 3G出貨狀況不如預期,營收表現恐怕沒有市場想的樂觀,加上不景氣從企業端蔓延至消費市場,未來鴻海的消費性電子產品都將面臨衝擊,因此仍維持「賣出」鴻海評等,目標價也從150元調降為127元。麥格理證券指出,市場傳言iPhone訂單自9月下滑的說法,在鴻海9月營收創新高之後,不攻自破;雖然第3季基期高,鴻海第4季難維持這樣的成長力道;但鴻海市占仍持續提升,重申「優於大盤」,目標價146元。
#@1@#其實,鴻海今年內部正在進行重大調整,在中國「勞動合同法」開始執行之後,所有的工資成本開始提高,使得鴻海集團的成本支出增加,因應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工資急速上漲,當然要有所因應。所以鴻海集團近年來陸續進行遷廠事宜,今年動作尤其積極,最主要的生產基地有深圳龍華廠與江蘇昆山廠,其中屬於高附加價值的開發工作的產品,仍會留在這2個廠內繼續執行,屬於勞力密集的組裝、製造部門則移至華北,人力成本會大幅縮減,長期而言對公司營運是好事;未來包括廊坊、淮安、武漢、秦皇島、瀋陽等,都會有鴻海集團的據點。不過因為遷廠需提列較多成本,且新舊廠都需要維持人力生產,導致集團上半年毛利率僅8.7%,不如去年的9.9%。法人估計,鴻海第3季仍會因為遷廠而需提列較多成本,加上產品中整機的比重提高,因此第3季的合併毛利率仍會比第2季的8.3%下滑。不過,由於今年第4季部分遷廠將布建完成,毛利率可以優於第3季,出現小幅回升;估計至明年底可完成全數遷廠計畫,法人認為,在遷廠效應逐漸發酵下,未來鴻海的成本壓力可明顯減輕,毛利率將逐漸改善。據了解,以目前中國的勞動環境來看,內陸工資大約只有沿海的一半,加上內地省政府也願意提供租稅優惠,這將是明年以後鴻海集團維持競爭力的關鍵。
#@1@#郭台銘已經完成了人生大事,該回過頭來好好面對股東與股價了,以目前外資對於鴻海的持股比重,以及外資「堅持」要賣的決心來看,短時間之內鴻海股價的跌勢恐怕不容易守得住。雖然高盛、麥格理和瑞士信貸證券等多家外資券商看好鴻海下半年營收動能,但瑞信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林慶學曾提醒,大型產業龍頭股是多數外資持有的標的,一旦外資對資金流動性需求再升高,這些大型股須提防賣壓。業內人士已經喊出鴻海股價恐怕必須繼續承受外資的賣壓,還有30~35%的修正空間,這樣的說法或許有點過於誇張,不過,鴻海第1季每股稅後盈餘2.56元,第2季3.78元,法人估計今年全年每股稅後盈餘目標為12.15元,以雙十節前的收盤價來看,目前本益比約7.6倍(見前頁附表),相較於友達(2409)本益比3.7倍(估全年EPS為8.27元)、廣達(2382)本益比6.5倍(估全年EPS為5.14元)、華碩(2357)本益比6.4倍(估全年EPS為7.83元)都來得稍高。鴻海股價合理本益比要以多少倍計算?這個答案見仁見智。然而,鴻海集團現在最重要的事,是董事長郭台銘宣布站到第一線,繼續為鴻海打拚,用行動喚起投資人的「信心」,才是現階段的當務之急。
#@1@#富士康國際控股(2038.HK)在8月底發布獲利預警,受到產品組合變動、營運成本上升、研發活動及集團生產設施長期投資增加以及所得稅支出上升所影響。盈餘年減56%至1.43億美元;營業額年增4.34%至47.9億美元。富士康看壞下半年的業績,當然會影響法人一起看壞鴻海,因為鴻海對富士康的持股高達72%。不過,瑞信證券則認為,富士康今年仍會貢獻鴻海獲利約17.5%左右,雖較去年下滑,但鴻海下半年消費性產品的爆發力,可以抵銷負面的衝擊。高盛證券分析,其實富士康獲利衰退的影響有限,利空只是短期。不過,富士康股價跌回當初承銷價,鴻海股價也跌破百元關卡,無論基本面有多好,在技術線型上,2檔個股都呈現明確空頭走勢,短線操作必須謹慎。至於巴菲特出手投資比亞迪股權,造成股價飆升,卻讓富士康、鴻海等股票重挫,傳出郭台銘有感而發的表示,自己是從事製造的工業家,當然不能跟股神巴菲特相比,他時時跟工廠同事在一起,製造業是他的本業,不像巴菲特是金融巨擘,但相同之處,是自己和巴菲特兩個人都具有社會責任。
#@1@#科技產業持續傳言,鴻海搶進NB市場,集團股的鴻準(2354)可能因此失掉ODM廠訂單。短期來看,鴻準仍然有許多利多,包括輕金屬價格的成本下降,讓鴻準的成本壓力減輕;IMD機殼缺貨,導致廠商導入塑膠機殼的時程延後;Apple MacBook、HTC鑽石機以及Dell的Latitude新機種均採用輕金屬機殼;第3季產品組合改善等,都是短期股價的激勵因素。不過長期來看,在低價電腦的趨勢之下,由於各家機種均採塑膠機殼,且不需要散熱模組,鴻準的輕金屬機殼與散熱事業勢必都會受到影響。股價同樣從8月中旬的177元高價一路下修到最低83.7元的低價,創下3年半以來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