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房地產的人,一定要認識『0.3025』這個數字,對我來說,它價值20萬元。」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除了開出版社、開過咖啡屋,更投資不少股票及房地產,但剛入行時,因為不懂房地產「1平方公尺=0.3025坪」,第一次就出師不利,栽了跟頭。話說1980年間,從美國搭飛機要返回台灣的彭懷恩,在機場買了一本《如何在通貨膨脹中保值》的書,書中的重點,主要在描述一般人,如果在1930年分別投資黃金、債券、股票,或是房地產,等過了50年,到了1980年時,哪一項的投資獲利最大?愛看書,平均一天可以看完一本書的彭懷恩,在下飛機前就看完該書,且下定決心:「我要買房地產。」因為依據該書長達50年的數據顯示,房地產的保值及增值是最可觀的。
#@1@#一般來說,做學問的人,自視甚高,能讓他信服的,唯有禁得起考驗的科學數據。彭懷恩很早就有買賣股票的經驗,他的挑股邏輯是:「你能用30秒給我一個道理,我就買。」意思是,當你要投資那檔股票時,一定要很了解該公司,且在30秒內就能說出你為何投資它。從不買賣共同基金,且不相信銀行理專投資建議的他,也是因為巴菲特說過這樣的話:「全世界只有華爾街會出現坐勞斯萊斯的人(指有錢人)去向坐地鐵(指搭地鐵上班的基金操盤人、理專)的人請教。」別人認為賺錢很難,彭懷恩卻認為很簡單,但要賺大錢就很難;因為他曾幫林洋港競選總統的文宣操過刀,相處之間,聽林洋港說過:「賺小錢靠努力,賺大錢則靠命。而人有2命,拚命及認命。」
#@1@#不認命的彭懷恩,不相信那些基金經理人或銀行理專能幫他賺大錢,所以,如果想變有錢,唯有靠自己拚命。因此,在知悉房地產可以迅速累積可觀財產後,1982年,他決定跨出他的處女秀。那時,他正就讀博士班,但因為在補習班教課,口袋裡存了點錢,在杭州南路相中了一間「戴帽子」(頂樓加蓋)的房子,仲介說房子185萬元,但頂樓有加蓋,所以總價是235萬元。因為不懂,不了解頂樓加蓋的面積是不計入每坪售價,彭懷恩只看權狀所登錄的「平方公尺」,連怎麼換算成通俗所用的「坪數」都不會,等發現不對,被仲介灌了水,找了在調查局的朋友協助後,雖然仲介退了30萬元,但仍比185萬元多了20萬元。想起來仍然很氣的彭懷恩說:「那時一個月的薪水才8千到1萬元左右,多付20萬元,心很痛。」繳了學費後,彭懷恩從此記住了「0.3025」這個數字。
#@1@#27年來,他進進出出房地產的買賣,包含在美國買過的5間集合住宅在內,總計買過17間房子,其中,他買過頂樓加蓋,使用面積達1百多坪的房子,也有小到只有10坪,還淹過水的地下商場,他也在天母的中山北路七段之名人巷置產,出租給日僑,當「包租公」,甚至還在SARS期間去買過汐止的法拍屋,及買過祭祀公會的「地上權」房子。說起「法拍屋」的經驗,彭懷恩笑著說,「當時跑到重慶南路三民書局,找跟法拍屋有關的書籍,2、30本全抱回家,把每一本都當論文讀過之後,就跑到士林地方法院去看『黃單(拍賣物件)』,找尋物件。」結果沒想到,就在他站在公告欄前一一挑選物件時,身旁有個人叫他:「老師。」這位學生是位代書,是萬通銀行(已被併入中信銀)派到法院,對想標法拍屋者,以提供銀行貸款來推銷該銀行被法院拍賣的物件。彭懷恩突然說:「其實,法令的東西,只要找到一位好代書,根本不用讀那麼多本房地產的書。」該位學生後來也順理成章成了彭懷恩的代書,並在物件3拍過後,順利幫他在南港軟體園區過去沒多久的汐止福德二街,拍到一間上百坪的法拍屋。
#@1@#雖說是順利,但他還是見識到「法拍屋」不點交的麻煩。他說,該間房子原屋主可能是提供給泰勞居住,裡面充斥著堆積如山約500支的空啤酒瓶,總共叫了2、3部車運走,才清理完畢,目前則做為他的出版社及倉庫之用。彭懷恩也說,早期一些銀行法拍屋的物件,大都貼在布告欄,有些「海蟑螂」會將黃單撕掉,但現在「網路e化」,民眾不用辛苦的跑到法院去人擠人,只要上網就能一覽無遺;但能否標到,還是要看物件搶不搶手。彭懷恩說他入場的時機很好,正好是2003年SARS期間,房地產最低迷時期,「危機入市」,才能撿到最便宜的價格。
#@1@#至於為何會買在汐止?他又有一套「跑在前頭」的投資理論。他說,要投資房地產,除了要了解整個房市的景氣循環外,也要對整個都市計畫發展有一個清楚的輪廓。例如信義計畫區漲完,它周邊的松山在「比價效應」下,也會跟著輪漲,而內湖漲完後,接著南港漲,緊鄰南港的汐止則會是下一棒。當外界還對汐止的「淹水」記憶猶新時,彭懷恩很清楚,政府在水患後所興建的疏洪道,將能有效解決問題,因此,他不會追價去買正在漲升的激戰區,反而先跑一步,到下一個輪漲點去找物件,以確保買得便宜。就像他會去買深坑的房子,也是看到木柵的房子一坪已賣到40多萬元,而對外交通便利的深坑,目前一坪才10多萬元。彭懷恩笑著說,有空就到處看房子,合適的房子就買,現在已「精」到看房子的外觀,就知道它的「屋齡」,因為從外牆所用的瓷磚,從二丁掛、洗石子,到現在流行日本式的極簡風,以及窗戶所用,早期的木框窗、鋁框到現在的氣密窗,都有時代的演進可參考。
#@1@#他還很自豪,靠著所買的房子增值,以及向銀行貸款的「財務槓桿原理」,養出2個留學生兒子,其中一個已經是博士。但說到「財務槓桿」,他則要感謝一位貴人,那就是前國大代表、北橋建設董事長王應傑;王當年靠房地產賺了很多錢,民國69年出來競選國大代表時,就委託彭懷恩搞文宣,選上後,本想酬謝5千元,但彭懷恩不要錢,反而要王應傑授以房地產致富術,其中,讓他最受用的就是善用「財務槓桿原理」。例如300萬的房子,若拿出50萬元的自備款,其他就貸款,等房子增值到350萬元時賣掉,50萬元的本金就會變成100萬元,只要玩得好,財富的累積也會很快。彭懷恩說,民國75年,房市景氣不好時,他買在中山北路名人巷的60坪房子,總價才430萬元,那時,他口袋只有10萬元,其餘都是向銀行申請房貸及小額信用貸款。另外以500萬元拍到的法拍屋,當時,口袋裡一毛錢都沒有,但跟朋友借了100萬元後,其餘就跟銀行貸款,從貸400多萬元,到第2年有急用,跟另一家銀行辦貸款,因資產重估漲到600萬元,就貸了480萬元,後來,小孩要出國念書,又重新跟另一家銀行貸款,如今,貸到600萬元。
#@1@#當然,他也不會太擴張信用,還有個「水庫」理論,即收入多時,就洩點洪,多做投資,但碰到枯水期時,就收手不投資。談到銀行貸款,他還堅持,每間房子都「只還息、不還本」,除了自住的一間外,其他就出租,而房子一有增值,有不錯的價錢,他也會適時脫手。因為他有個成功的銀行家朋友,跟他講過一個罐頭故事:朋友給他一個補品罐頭,他捨不得吃,就賣給別人150元,接著又被轉賣到200元、300元,最後被一位有錢人以1500元買下,並打開吃,但竟然是壞掉的,該有錢人就往源頭追查,追到某個人時,對方說:「你怎麼那麼笨,罐頭是拿來賣,不是拿來吃的。」這段話給了彭懷恩很大的啟示,他認為,凡是把房子拿來住的人,都只是小康,不會變成有錢人,有錢人是會把房子拿來賣,所以他的房地產投資原則也是:「房子是拿來賣,不是拿來住的。」而先後買過17間房子的他,目前只剩下6間房子做出租,至於美國的房子,也因為兒子唸書,每2年賣1間因應,如今已出清。善於危機入市的彭懷恩,對於目前房市景氣下滑,也認為目前並不是進場的好時機,還說,這時進場是「空中接刀子」,一定受傷。
#@1@#本身著作無數,且經營出版社的彭懷恩,今年有意將他多年來投資房地產的心得,寫成一本有關於從白手變成小康的書,書名雖然還沒定,但很多在課堂上聽過他論述的學生都認為,會很生動及有趣。在房地產投資能否致富?彭懷恩笑著說,「若我有10億元,還是會跟巴菲特一樣,開最省的車,住原來住的房子。」言下之意是,從他目前的生活模式,很難窺得他賺了幾千萬元,但其實,每個人都怕講了,國稅局就上門查稅。他想現身說法,將他歷年的投資心得寫成書,主要是想打破一般人被建商所灌輸的錯誤迷思,那就是「豪宅的建造成本,每坪要15萬元以上,所以賣價不低於50萬元1坪,而一般房子則是10萬元的建築成本,每坪賣20萬元。」他說,自古以來,不管是股票投資,還是房地產,只有少數人賺錢,大多數賠錢,那是因為少數人能打破一些迷思及框架。因此,他要借用佛斯特(Robert Frost)著名的詩《未竟之路》做為結論:許多、許多年以後,我會喟然而嘆訴說這事:林中有2條岔路,我走的是少有人走的路,一切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