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寫詩,書櫃上放的是史記、中國哲學史、商君書,對各種典故、文物、哲學特別有興趣的張名誼曾得過93年年度優秀青年詩人,哲學、文學是他品味生活、抒發情感的方式。書房裡整整兩尺高的書櫃上,密密麻麻的文、史、哲類書籍,再加上中文研究所背景,以及住在遠離台北市的新店山區,不看電視,讓人很容易將62年次的張名誼當成現代詩人,遠離世俗,不食人間煙火。但是書櫃中那十幾本關於經濟學、期貨、技術分析的書,卻透露著強烈的矛盾,難道這位詩人是個會在股價指數裡殺進殺出,賺取價差的世俗分子嗎?是的,張名誼不但懂得投資,而且還是個期貨高手,並且以2408%的報酬率拿下第二屆寶來期貨精準王總冠軍,愛文學的詩人和精準操盤手的確是同一人。談股市,什麼時候進場、出場都是學問,有消息面、基本面,張名誼認為重點是解讀這兩個層面的能力,有了這個判斷之後,再靠技術分析去選擇出手的時間點。
#@1@#「早期我看的技術分析很多,所有的KD指標都會去看,現在看的指標已經很少,甚至只是一個長期的趨勢,例如年線的KD指標。」張名誼談起技術分析,展露出老練的市場經驗,但他也強調,技術分析的資料是死的,結論是有跡可循的,只是輔助要不要這個時間出手,但是否要選擇這個標的,前提是要看基本分析、消息面。「基本面和消息面這兩個大的系統,我解讀起來是不一樣的。」張名誼以報紙為例,明明同一件事情卻有不同解讀,自由時報刊很大版面報導陳雲林來台在中山北路晶華酒店被嗆;而工商時報卻一點都沒有提到抗議事件,反倒強調陳雲林來台灣後有多少好處,兩方觀點大不同。張名誼認為重點是:「該站在哪個角度去看到,並且明白實際面的影響。」就像看華航的財報,油價下跌對它的成本可以降低多少,兩岸截彎取直可以省下多少里程,直接影響多少成本,換算每股盈餘一年可增加多少錢,以現在本益比算股價應該多少。令人好奇的是,期貨操作是非常具體的事物,黑白分明,賺就是賺,賠就是賠;而藝術創作是不計代價的,無邊無形的成果,這兩件看似衝突的事物,可以在相同的邏輯下發揮嗎?
#@1@#「不論藝術、人文、期貨、現貨,彼此間的思維是相通的,真正創作根源就是一個人的『想法』,很多好產品的差異在於想法。」張名誼說股票、期貨市場也是一樣,最後決定一個人的勝負、賺錢還是虧錢,一樣是靠想法。2年前,張名誼和曾一手創立品牌「The One」的林雅文共同經營起「米月氏」,這是一個創作、設計、空間裝置藝術中心,張名誼說:「我們設定是『人文創作中心』,希望匯聚有創作能力、人文素養的人共同發展一些新思維、文化,這個時代讓人家有所感動。」「米月氏」以當地特色「童玩」為主題,協助「礁溪老爺酒店」進行空間創作,設計能夠和觀賞者互動的裝置,隨後還獲得「八仙樂園大唐溫泉會館」、「知本老爺酒店」邀約,張名誼表示,「不是一般的室內設計,擺擺東西就好,擺個500萬元的和600萬元的東西可能差不多。」
#@1@#張名誼強調所謂的創作,如果沒有意念的傳達,每個人來做都可以。例如現在很多樣品屋都走同樣風格、都差不多,東抄西抄,只有原始創作者才知道為什麼要那麼做,就像是一套衣服穿在林志玲身上好看,不代表穿在你身上也好看。簡而言之,置裝服是人和衣服的融合,而空間裝置則是創作和空間、和業主意念的一個融合。至於在期貨上有得到獎勵、肯定,會不會在創作上也希望得到肯定呢?張名誼表示,在金融操作上,對錯馬上有答案,有一套衡量的標準,但在藝術上所謂的「標準」,隨著時間、價值觀可能會改變,所謂的「被肯定」是沒有真正的答案,無法去了解的。看看有些前人的畫作,他們還活著的時候可能很辛苦,一輩子都沒有成名,死後作品才紅起來。「我很好奇,在古代,創作家們面對有限的生命中,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好?」張名誼表示,在做藝術創作這條路上,別人肯定也好、否定也罷,都是無法預期的,所以要堅持自己的信念,以及對創作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