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何打世界盃?56103' />
從經濟數字來看,好像很久沒聽到好消息了,剛公布的二月出口年減一一.八%,已經連續十三個月負成長,這個數字逼近金融海嘯時的「連十四黑」紀錄。台灣出口的連續衰退,當然可以歸因於中國的產能過剩及受到紅色供應鏈的衝擊影響,但,換個角度看,把中國工廠轉換成中國市場,儘管中國經濟趨緩,還是全球最大的市場,這個市場的商機絕對不能放過。中國正在舉行兩會,將通過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如果你夠關心未來發展,就不能忽略十三五計畫,跟過去一樣,每一個計畫都將決定中國未來五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而這其中蘊含的就是商機。台灣看似離中國如此之近,但實際上卻相距遙遠,坐井觀天的思維已經讓我們原本的領先優勢一步步被追上,甚至超前,與中國從合作夥伴到成為競爭對手,如何在十三五計畫中找到可競可合的方向,是當務之急。現在的我們就好像陷在泥淖中,能抓到什麼,就該奮力地把握住。站穩腳步,才能繼續奮戰。準總統蔡英文提出成立類國家主權基金,也是一個機會。之前面對韓國、中國,都是國家主導的國家隊,台灣個別廠商的單打獨鬥再怎麼具有優勢,數十個甚至數百個侏儒疊在一起,也打不過一個巨人,台灣需要的是一股更強大的力量,有國家基金的支援會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但是,外界也有會不會獨厚財團的聲音出現,如何不要成為未來弊案叢生的基金,新政府還有很多環節需要想清楚。名字叫主權基金也好,或是去掉主權二字,改叫國家級投資基金也罷,最重要還是在實質內涵,誰來操盤?如何取信於民?台灣畢竟和新加坡、阿拉伯大公國的家族式經營不同,思考必須更縝密,才能畢竟其功。但主權基金也不是萬靈丹,只是多了戰鬥的武器,最重要的還是在產業的轉型、商品附加價值的提升,如何在國家基金的幫助下,協助台廠快速併購海外企業,擴大規模,把小兵變成大將,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快速轉型,轉過了,台灣機會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