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個讓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已深刻影響現代人健康!根據2020年統計,台灣平均每4分19秒就有一人罹癌,相較2002年每8分24秒一人罹癌,增速之快,讓人吃驚,癌政每年奪去超過5萬1000條人命,尤其又以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名列台灣癌症發生率排名前五名。
台灣因為勞健保的權益,因此很多人認為保障就已足夠,不需要再藉由商業保險補足,事實上,保險是轉嫁風險的工具,究竟買保險是「替未來準備」還是在「壓榨你現在的生活」?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癌症已非不治之症,但是卻像慢性病一樣,積極治療的大筆醫藥費、後續觀察的長期照護費,都是無止盡的醫療費用,因此抗癌過程的「食、醫、住、行」都需備妥足夠銀彈。市面上癌症險種類多元,有一次給付型,也有分次給付的傳統型癌症險,民眾到底該怎麼挑才符合需求?
一.一次給付型:一次給付型癌症險是,只要醫師確診罹癌,即可獲得一筆保險給付,有的商品針對這筆保險金,又區分「初次罹患原位癌或低侵襲性癌症」(最早期或定義為第0期的癌症)及「初次罹患癌症」2類,理賠以1次為限,理賠完保單也就無效。
若保戶確診罹患原位癌,保險公司會先給付保額10%~15%的保險金,之後保單仍有效,日後若罹患屬惡性腫瘤的癌症,則再給付一筆保險理賠金;如果在保單有效期間內死亡,會給付身故保險金,且不用扣除已領取的保險金,契約滿期時還活著且保單還有效,保險公司會依照累積已繳保險費給付50%保險金,且不用扣除之前已領取的保險理賠金。
目前能針對癌症提供一次性給付的保單包含重大傷病及癌症險,針對重大傷病理賠是以取得重大傷病卡就會給付理賠金,但通常需一期癌症以上,一次性給付全部保額後,該張保單就解約。
二.分次給付型:癌症險則屬於療程式,確定罹癌後,依據癌症的初期、輕度、重度三者,先領一筆初次罹癌的理賠金,之後若需要手術、門診化療、住院等,
癌症險理賠項目主要包括住院日額、出院療養、手術、門診化療、放射線及化學治療、骨髓移植、乳房重建等,癌症險中會有包含手術費、住院日額等,再依收據申請理賠。
早期的癌症險保單條款針對化學治療是註明理賠注射化療,隨著科技進步出了很多口服的化療藥劑,不過,現在多數市面上的癌症險不再有此限制,民眾在投保前要仔細看清楚理賠項目及相關條款。
儘管因為昂貴的新療法出現,讓一次性給付似乎更讓民眾接受,但還是需評估額度是否足夠,專家建議在經濟能力允許後,可以增加分次給付的傳統型癌症險,可以輔佐轉嫁出院療養收入中斷的風險,保單載明每月提供一筆照護金給罹癌保戶,直到約定次數上限,例如保證給付36個月等。
三.實支實付型:實支實付醫療險必須住院才能有理賠,但由於可支應健保不給付的雜費項目,仍舊不可或缺,在經濟能力許可下,規劃可副本理賠的雙實支作為加強。
癌症一直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治療方式也轉為精準治療,費用昂貴、時間漫長,若手邊先有一筆抗癌金,在治療的路上相對安心。若預算足夠的族群,能買重大傷病及癌症險,或是透過實支實付醫療險來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