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超級財報周來臨,科技巨擘蘋果財報4日重磅登場,高盛證券提前送暖,看好iPhone銷售有撐,抵禦Mac的疲弱,並將蘋果目標價由199美元象徵性升至200美元,凸顯力挺蘋果後市決心;法人指出,蘋果股價若能在法說後持續攀高,台系供應鏈將有補漲可期。
蘋果股價自2023年初以來,已經上漲了3成左右,幾乎是同期間那斯達克指數漲幅的2倍,也是全球大型科技股的亮點所在。不過,對應至台系重要供應鏈,包括:大立光、玉晶光、台郡、臻鼎-KY、欣興、景碩、華通、台積電、鴻海、和碩等,股價表現都沒有蘋果本身來得亮眼,明顯落後。
法人剖析,扣除服務事業貢獻蘋果成長動能、不屬於台系供應鏈著墨較深的硬體範疇這一大因素,隨iPhone 15系列新機逐漸引起市場討論,若蘋果財報公告後股價走漲,搭配市場將注意力轉向iPhone端,且智慧機悲觀氛圍逐漸消散,則台系供應鏈就有補漲機會,並帶動行情擺脫近期低迷氣氛。
瑞銀證券台灣硬體科技研究部主管陳星嘉指出,雖然iPhone上半年需求不佳,會對相關供應鏈股價產生壓抑,但長線仍看好蘋果的成長題材,台系大廠中最看好台積電、大立光、鴻海。
針對上半年iPhone出貨量表現,摩根士丹利證券估計iPhone第一季拉貨量為5,400萬支,第二季處iPhone新舊機種交接期,單季出貨量將衰退到4,100萬支;瑞銀證券對iPhone第一季出貨量估計為5,100萬支,季減3成、年減13%,第二季iPhone出貨量估計同樣為4,100萬支。顯然外資研究機構對第二季處新舊iPhone交接期,已有預期;法人指出,iPhone銷售重頭戲,仍要等下半年發表新機。
高盛估計,蘋果第一季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45美元,略優於市場共識的1.43美元,營收為945億美元、年減3%,其中,734億元來自產品銷售、服務事業營收則為211億元。高盛強調,市場現在對產品營收成長放緩過度關注,掩蓋了蘋果生態系的強勁實力,輕忽相關收入的續航力與能見度,直言蘋果依靠總用戶量成長、服務事業增長,伴隨產品創新能力,足可抵消產品銷售減弱的短期逆風(換機週期延長導致iPhone需求偏弱、消費者對PC與平板的需求減低)。
▲蘋果的台廠供應鏈(工商時報)
原文來自 : 《工商時報》
圖片出處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