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近4年來從教育現場看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議題日趨嚴峻,青少年所面對的壓力來自親子與師生關係及同儕競爭或霸凌,但是青少年不知道如何改善減除這些壓力,因此採取極端的手段想要脫離這些壓力,這項盛行率暴增4倍。
從醫療到學校 守護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表示,維護國人心理健康是政府的重要政策,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並提升相關從業人員之待遇,以吸引更多照護人才投入維護國人之心理健康。
中山醫學大學黃建寧校長指出,不僅在醫院的醫療現場經由醫師及臨床心理師等醫事人員診察、治療與維護患者的心理健康;也透過學校心理系與臨床心理學研究所培育心理健康人才。
55歲以上憂鬱症比例高達5.2% 僅20%服用抗憂鬱藥物治療
此外,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主任何應瑞教授指出,在一項超過5,000名受試者的調查發現,年紀超過55歲的台灣人,罹患輕度或重度憂鬱症的比例高達5.2%,這些患者通常合併出現各種身體的疼痛、認知障礙、睡眠不佳、欠缺社會支持、家庭負擔沉重、健康惡化及親屬與人際關係緊張等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個案中,僅有20%有服用抗憂鬱藥物治療。換言之,這些患者承受很多社會、家庭與人際關係的壓力,但是僅有少數人有進入醫療體系接受治療,這些個案非常要臨床心理師的協助。
加速培育臨床心理師 維護心理健康
台中市衛生局心理健康科黃敏惠科長指出,台中市政府建立社會安全網,結合衛生局、教育局與社會局,全方位照顧各行各業與各年齡層市民的心理健康。黃科長指出,以台中市現在的心理治療所執業心理師人數280餘人,嚴重不足,需要學界更加速培育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