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保單在台灣已存在數十年,但歷經2008年金融海嘯後,台灣人在投資上付出慘痛代價,轉而投向類定存商品的利變型保單,就是坊間俗稱的儲蓄險,也讓儲蓄險成為近十年市場主流;隨著台灣金融環境與國際接軌,為接軌新制度並兼顧保戶的投資需求,壽險業者打算用分紅保單取代投資型保單,再次讓分紅保單引起市場高度關注及討論。
就分紅保單而言,消費者最關注的莫過於保單紅利。其與利變型保單的利差回饋相同,分紅保單的保單紅利雖然也是非保證給付,但紅利分配的平穩性為保誠人壽分紅保單的重要原則之一,以降低市場波動對保戶的影響。
根據保誠人壽於官網上的公開資訊顯示,2006年到2008年初銷售的台幣中分紅預期報酬率為4.5%的分紅保單計有9個商品系列,自2008年以來歷經金融風暴、歐債危機、美債危機、中國股災及持續性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的低利率,雖然分紅宣告比率為45%,但保誠保戶(要保人)可實際拿到的平均報酬率為2.91%,而同期間其他保險同業銷售的中分紅預期報酬率3%及保費預定利率2%的分紅保單,即使其分紅宣告比率為100%,但保戶實質上可獲得的報酬率僅為2.70%註1,保誠人壽給保戶的實質分紅績效仍優於同業。
此外,對客戶的公平性是保誠人壽關注的另一個重點。保誠人壽的分紅業務依資產配置劃分成幾個分紅帳戶,以反映不同程度的投資風險;每個分紅帳戶下再將保單依商品特性及進入市場的時點(保單購買時點)拆分保單群組,來反映保險風險及進場投資的時點。紅利分配則於保單群組層級進行,以維持保戶的公平性。
而之前主打利變型商品或投資型保單的富邦人壽,今年也將重新放在分紅保單商品,繳費方式主打期繳而非以往的躉繳方式;根據富邦人壽內部調查結果分析,分紅保單由於分期繳,而且可兼將投資利得、死差、費差分給保戶共享,因此能降低保戶解約的誘因,對於壽險公司的現金流有更穩定的幫助,因此成為今年的主打商品。
市場上主要的傳統壽險商品可概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只提供保證給付的不分紅保單,由保險公司獨自承擔投資風險;利變型保單是不分紅保單加上利差回饋機制,在宣告利率給保戶之前,會先扣除保險公司的費用率與利潤率,剩下的才是給保戶的,因此投資風險多數由保戶承擔;分紅保單是不分紅保單加上參與分紅保單專屬帳戶營運績效的權利,有約定的紅利分配比率(法定不低於分紅帳戶當年度可分配紅利盈餘之70%),保戶與保險公司共同分享營運績效,且保險公司僅有在保戶獲得紅利分配時才可拿到相應的紅利。
保證給付之不分紅保單 |
利變型保單 |
分紅保單 |
只提供保證給付 保險公司獨自承擔投資風險 |
不分紅保單加上利差回饋機制 在宣告利率給保戶之前,會先扣除保險公司的費用率與利潤率,剩下的才給保戶 投資風險多數由保戶承擔 |
不分紅保單加上參與分紅保單專屬帳戶營運績效的權力,有約定的紅利分配比率(法定不低於分紅帳戶當年度可分配紅利盈餘之70%) |
面對金融市場的劇烈震盪,在評估專屬帳戶的適足性及紅利分配的平穩性後,保誠人壽2022年的分紅比例仍維持穩定的紅利分配水準,達到過去十年所銷售的分紅商品連續寫下100%中分紅以上的佳績,除了台外幣分紅保單,保誠人壽更領先業界,推出多個結合分紅壽險與不同特定疾病保障的綜合險產品,以因應消費者在壽險保障之餘,期望強化健康或意外保障的需求,以具體的經營成果真正落實對保戶一起好幸福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