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被市場視為政治問題的美國舉債上限問題,在民主黨與共和黨兩黨持續惡鬥之下,債務違約似乎已非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因此信評機構惠譽(Fitch)已率先已將美國列入負面觀察名單,一旦未來出現違約,信評等級將由原先最高的「AAA」降至「AA+」。
美國共和黨籍的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雖一再強調兩大黨將會就債務上限協商達成協議,但眾議院並非是由麥卡錫說了算。在與白宮交手的同時,麥卡錫還面臨著共和黨保守派的強大壓力,極右派的眾院自由黨團表示,麥卡錫應堅持共和黨開出的條件及眾議院已通過的法案底線,法案內容包括大砍國稅局(IRS)預算。
此外,當初麥卡錫排除萬難當選眾議院議長的代價之一也是要堅守嚴格限制政府支出的政黨主張,不然就會面臨被黨內議員罷免的危機。因此,除非積極兌現選舉支票(增加支出)的拜登同意刪減預算,否則協商難有成功之日。
隨著美國債務違約風險升溫,市場也開始為可能的違約進行定價,根據Tradeweb的數據,6月1日及6月8日到期的美債殖利率一度在5月24日飆升至7%以上,6月6日到期的美債殖利率也一度超過7%,遠高於目前市場利率,主要反應市場預期財政部在6月1日後將無法繼續支付政府開銷,導致債務違約。
不過,即便未來美國真的發生債務違約,也不將其視為經濟災難,因這並不代表美國政府破產。畢竟美國政府仍有正常的稅收,債務終是會被償還,加上債務上限遲早會調高,待重新舉債後同樣有錢可償還債務,政治問題引發的違約頂多就是技術性違約,不可能導致美國公債變成壁紙。
根據2011年8月5日美國因兩黨惡鬥造成美國債信評等被標準普爾降評的歷史經驗,當時市場在避險交易驅使下,資金反而湧向美債,帶動美債價格走升、殖利率走跌,同時擁抱美元帶動美元指數走強的結果。或許可作為預判未來金融資產價格變化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