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中醫有「肥人多濕、肥人多痰」的說法,肥胖多由「痰濕」的角度切入,若要治療肥胖,中醫可針對有助減肥的穴位進行埋線、針灸等治療。此外,按摩這些有意義的特定穴位也對排濕有幫助。
台北醫院中醫科鄭伊倫醫師表示,手、腳、腹部等部位,都有常用來做減重治療的穴位,民眾可以自己在家按摩,對排濕、消水腫等也蠻有幫助的。不過,該如何按摩?這些穴位又位在哪些呢?鄭伊倫中醫師進一步說明。
中醫常用「這些」穴位 3功用有助減重
中醫減重治療會使用中藥進行體質調理,並搭配埋線、針灸等進行局部雕塑。鄭伊倫中醫師提到,針灸、埋線的部位通常會選擇一些與肥胖相關的穴道,這些穴道有以下3種功用,包括:
- 抑制食慾
- 利水消腫
- 增強代謝、消化
手、腳、腹部等都有常用來減重的穴位,不過鄭伊倫中醫師表示,穴位有深有淺,有些肚子的穴位按不到,但其實這些穴位的經絡會由手或腳經過肚子,所以民眾可以在手、腳等相對沒有那麼深的穴位做刺激,讓整條經絡的效果獲得較好的發揮,而常用來按摩減重的穴道位置包含:
- 腳
- 三陰交(小腿內側,距離足內踝尖上約4根手指處)
- 承山(小腿後面正中)
- 陰陵泉(小腿內側,膝蓋下方骨頭突出的下緣凹陷處)
- 足三里(小腿膝蓋外側凹陷處下4根手指處)
- 血海(膝蓋內側上2吋)
- 太衝(第一腳趾與第二腳趾交接凹陷處)
- 足臨泣(第四腳趾與第五腳趾足骨交接的前方凹陷處)
- 手
- 合谷(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的交接處,較靠近食指)
- 內關(手腕橫紋向上3指的中央)
- 腹部
- 中脘(腹部中線,肚臍上4根手指處)
- 天樞(肚臍兩側3根手指處)
- 水分(腹部中線,肚臍正上方1根手指處)
- 大橫(乳頭直下與肚臍同水平交接處)
- 關元(腹部中線,肚臍正下方4根手指處)
除了幫助減重外,鄭伊倫中醫師提到,如果是腸胃比較有問題的民眾,建議按足三里;下半身較容易脹,可以按主管身體的血液代謝的血海;情緒不太好,建議可以按太衝;腰痠、腰部腫脹明顯,可以按足臨泣。
按摩有助排濕、減重 中醫師傳授正確按壓方式
這些穴位都是中醫常用來治療減重的部位,按摩這些穴位也有助於排濕、減肥。鄭伊倫中醫師建議,民眾可以用點按的方式,或是沿著經絡整條按完都可以,例如:陰陵泉、三陰交都在小腿骨內側,就可以按整條經絡,效果會好一點。
鄭伊倫中醫師提醒,同一個位置不要局部按壓太久,避免瘀青的風險,1個穴位大約按3-5秒左右,或一整條肌肉定點按3-5秒後,往下探到一個比較痠的地方再按3-5秒,都按完以後再重複3次,有空的時候就可以按摩,或是早、晚按也可以,至少一天做一次,也能讓循環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