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記者顏瓊真報導】秉持著「我喜歡,以麵包閱讀世界」為信念的吳寶春麥方店,一直以來期望為台灣烘焙產業尋找新航路,繼去年「以麵包閱讀客家」和「以麵包閱讀挪威」之後,今年呼應「國際小米年」,研發團隊走向山林部落,跟隨部落族人追尋先民的飲食記憶,再次翻轉麵包思維,推出10種新款麵包。
吳寶春指出,為呼應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推動「2023國際小型穀物年」,今年特別將台灣小米、高粱,台灣原生植物山芹菜、刺蔥、台灣香檬及台灣土肉桂等4種台灣原香,孕育出10款麵包新品,並將開放配方回饋部落廚房,相互交流,期許大家與台灣烘焙業並肩同行,踏上台灣味覺的朝聖之路。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董景生博士表示,相對應玉米這類大型禾本科穀物,小型穀物指的是在地傳統種植的小型禾本科作物,比如高粱、小米、薏仁等,在台灣將國際小型穀物年也直接稱為「國際小米年」。
為響應國際永續議題,並重新賦予台灣小米和高粱當代飲食豐富性,吳寶春麥方店研發團隊嘗試以台灣小米、高粱為原物料,透過發酵起種、研磨成粉、原粒蒸煮等方式將之結合烘焙技術,打造出小米酸種麵包、台灣黃金司康、台灣小米Q餅、粒粒小米貝果、高桂包等5款麵包,另使用山芹菜、刺蔥、台灣香檬及台灣土肉桂等4種台灣原香,也有5款新麵包。
吳寶春麥方店技術經理林翊臻說:「台灣小米製作麵包的困難度在於小米本身沒有筋性,缺乏膨脹性,需以麵粉混合製作,麵團會產生極強的糯性,麵包會有類似麻糬QQ的糯性口感,卻不易烤熟。
為了凸顯小米的風味提高了小米的比例,大量使用小米粉和蒸熟原粒小米,並且依照不同麵包需求,加入些微奶油、糖,誘發出小米獨特的奶油香,吳寶春麥方店目前選用來自屏東縣三地門、台東縣金峰鄉所種植的台灣小米製作麵包。
時逢國際小型穀物年,吳寶春麥方店再次翻轉麵包思維推出台灣小米、高粱系列麵包,拋磚引玉,喚起人們對糧食危機的正視與關注,替國內雜糧復興之路埋下一粒未來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