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海運美國、歐洲線8月1日運價同聲喊漲,是這波經濟景氣反轉以來首次。貨代業者27日接獲最新報價,美國線8月1日起每40呎櫃運價喊漲300~400美元,美西線運價漲至2,000美元,美東線運價漲至3,000美元上下,漲幅逼近2成。
同時,歐洲線8月1日起運價也喊漲400~500美元,每40呎櫃漲至1,600美元上下,漲幅4~5成。歐、美線同步喊漲成功,將有助於長榮、陽明、萬海及貨代業第三季營運表現。
業界估計,美西線每40呎櫃運價超過1,500美元以上,就算有利可圖,但這次多數航商決心將美西、美東線目標價,一舉拉到2字頭、3字頭,攻占整數關卡,大有長期抗戰、甚至伺機再攻高的味道。
這已是美國線今年以來第五度喊漲,但真正喊漲成功沒有回跌是在7月,主要借助大抽艙、貨量增、加國港口勞資糾紛、月底效應等四道東風,順勢而為一鼓作氣。其中,三大海運聯盟航商自主性大抽艙,減少運力支撐運價又居關鍵,市場傳出,光是Ocean Alliance聯盟7月抽艙超過2成。
再者,貨代業者稱,船期延誤船舶回不來,是支撐運價的另個關鍵。過去兩周加拿大西海岸港口勞資糾紛,影響物流系統運作,不僅部分貨品轉經美西進入加拿大,也造成部分船舶船期延誤。雖然太平洋海事協會(PMA)和國際海岸和倉庫聯盟(ILWU)達成一項初步協定,但影響仍在顯現,由於缺工造成船舶滯留在泊位,新船也無法進出。
近日兩個颱風接連撲向兩岸,颱風過後若造成船期延誤,船隻周轉變慢,也可能給船公司漲價的機會,發颱風財。
業界指出,之前歐美線運價直落,多數航商都賠錢,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更堅定船公司護駕的決心。此外,在美國線殺價搶貨運價低迷、幾度殺到成本線之下時,迫使許多中小型航商退場,美國線運價開始止穩,隨時序進入6、7月,美國線貨量漸增,天時地利人和,就易順勢喊漲成功。
接著,歐系航商將美國線經驗複製到歐洲線,近期歐洲線貨量雖有增加但有限,漲勢能夠維持多久仍要看市場供需而定。
▲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原文來自 : 《工商時報》圖片出處: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