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列舉五家債券型金控,雖然上半年仍受到陰霾,不過從最新自結的財報數字顯示,這些壽險經歷過一年以上升息、股債雙殺、烏俄戰爭、中美貿易戰之後,該爆炸的都炸光了,加上2023年上半年通膨惡化、強力升息陸續進入尾聲,等下半年盤勢回穩之後,美元債券市場也逐漸復甦之後,那麼無論是股市或債券再起,都對這些債券型金控的獲利面更加分。
之前我獨門市場發表過,如果你喜歡買債券卡位升息末端的人,其實可以考慮「債券型金融股」,其實就是壽險主體的股票,因為他們滿手都是美債,無論美國暴力升息或發行新的債券提高利率,對這些金控來說都是好事,第一個是美金變貴,再來是持續加碼殺低的債券及高殖利率,都有利投資收益的發展,況且高成本導致套牢大賠的債券部位,也能因為新的債券而降低成本,某方面來說,這些「債券型金控」也是幫投資人定期定額買債券啦。
廢話不多說,我這篇文章的重點,就是看最新財報狀況,到底壽險獲利恢復了沒?其他就不需要太在意,因為這些債券型金控,比重最高還是壽險獲利,如果債券沒有起色,他們也很難有什麼作為。延續這個邏輯方向,我們直接來看幾家指標性的公司,完全靠壽險營運的有富邦金、國泰金、開發金,近期開始加入壽險成分股的為台新金,如果你是跟我一樣喜歡銀行、壽險各半的朋友,那當然不能漏掉中信金。
富邦金獲利狂追進度
從2023年六月份自結EPS來看,竟然在單月就繳出1.1元的驚人成績單,相對2022年六月只有0.1元,氣勢真的差很多,大師兄感覺回來囉!再從子公司獲利細看,可以發現富邦人壽2023年六月稅後淨利繳出125.19億元,並超越2022年同期115.83億元,確實回血。另外產險理賠總算告一段落,六月終於由虧轉盈,雖然累計虧損還是有32.39億元,但相較於2022年同期虧損幅度逐漸收斂。2022年下半年的富邦金,同時面對投資市況不佳、升息加劇、防疫顯大爆炸的多重利空,對獲利績優生來說,這絕對是慘絕人寰的地獄。
不過2023年逐漸撥雲見日,以基期、營運體質及總經面而言,最壞的都已經過去,加上公司營運一直都有優異的實力,其實只要壽險及產險重返成長,那麼整體獲利重返成長就不是難事,而且投資部位隨著債券回血及升息趨緩,都有機會慢慢漲回來,這樣公司淨值就會跟著增加,那你覺得後面有沒有戲?
其實國泰金跟富邦金就是同一個身影,不只是師出同門,營運模式及策略也都很相近,但要說資深度及資本實力,更雄厚的肯定是「娘家」國泰金。從2金控自結狀況觀察,可以看到旗下所有事業體都呈現大復活,而我們最應該注意的國泰人壽,也從2022年六月單月稅後淨利54.6元億成長到2023年的117.6億元,成長幅度可是超過100%,另外產險也從2022年六月虧損18.8億元轉盈到3.5億元,不過以2023年上半年累積稅後淨利的角度來說,狀況也是一樣,目前金控整體及人壽都還在衰退,至於國泰人壽在2023年上半年的稅後淨利則繳出130.2億元,相對2022年同期的402.9億,幾乎可以說是膝蓋斬程度的衰退。但換個角度來說,當國泰人壽衰退到哭出來,又看到最新自結出現翻倍成長,顯然反彈氣勢及落差力道顯然高於富邦金不少。
再看看廣大存股紛紛棄守轉移ETF的元兇,也就是宣布不配息的開發金,其實營運狀況正逐漸好轉。直接看中國人壽,2023年六月母公司業主獲利為51.19億元,2022年同期則是20.74億元,又是一個翻倍成長的佳績,再跟金控整體51.19億相比,則貢獻83.73%的高比重獲利,顯然中國人壽的營運好轉之後,開發金的煩惱及白頭髮就不會這麼多了,至於其他事業體僅有凱基銀行微幅衰退,不過開發資本及凱基證券都持續成長中,其實也彌補銀行單一事業體的衰退缺口。再說更直白一點,2023年開發金因為壽險套牢部位認列虧損太淒慘而無法配息,如果接下來獲利及淨值均同步成長,那麼幾乎可以篤定2024年能重新配息,這邊要特別說的是,六月單月母公司業主損益為42.86億元,而上半年累積母公司業主損益則為49.27億元,單月獲利幾乎等於上半年獲利,這也表示之前的虧損都已經被打平,只要接下來能維持正成長,那麼最早第三季、最晚全年就有機會看到開發金重返成長,不過這個前提是投資市場復甦加上壽險投資追進度才行,不然最保守最保守,2023年第一季也是可以復活的啦,說穿了,如果現在還有開發金的人,肯定已經熬過最艱苦的無配息窘境,那麼撐到2024年也不遠了。
另外中華開發資本一直是台灣新創公司的重要孵化器,投資一堆具有未來性或商業價值的公司,所以2022年虧損一屁股也是正常發揮,但開發資本也在2023年重返成長,單月母公司業主損益繳出由虧轉盈的5.25億元,更重要的是2023年上半年繳出15.91億元,相較於2022年同期則是虧損15.78億元,一來一往等於是兩倍的反彈,當然也讓人更有感。
說到中信金,通常大家最容易聯想到旗下擁有民營最大房貸承作銀行,當然是升息受惠族群,但其實集團旗下的台灣人壽也是相當老牌的保險公司,資深投資朋友一定對台灣阿龍不陌生,因此中信金的獲利兩隻腳分別是銀行、壽險。2023年六月母公司業主稅後淨利繳出49.52億元,2022年六月同期則僅有0.55億元,這落差就真的是宇宙大。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業主稅後淨利為51.18億元,2022年同期為98.44億元,大概接近腰斬的衰退,不過如果從單月獲利表現來看,目前已經漸入佳境,如果獲利持續成長,其實也有機會追回來。但中信金比較特別的是,即便壽險獲利衰退,銀行部門受惠升息也同步成長,因此金控整體獲利還是維持在正成長,改天如果遇到降息,這時候銀行衰退也不打緊,因為壽險的投資部位及債券就會大漲,因此中信金確實是無論升息、降息都能吃很開的金融股。
再來一家是過去我比較少提到的台新金,其實這也是一家債券型金控,但比重上來說就不像中信金這麼高,反而是以銀行獲利為主,壽險貢獻為輔,但由於壽險貢獻整體獲利僅次於銀行而已,因此還是不能忘記壽險因子。其實台新人壽前身就是保德信人壽,2021年由台新金吃下這家外商保險公司,當時獲利也因此突飛猛進,每個月自結都受惠降息而暴衝,因此台新銀行放款利潤衰退也不怕,整體還是可以維持正成長。但2022年遇到升息之後,壽險事業體同樣出現大幅度衰退,但好在台新金本來就靠銀行維生,加上證券也有一定的獲利基礎,因此台新金在2023年六月的稅後盈餘繳出15.1億元,比2022年同期多出1億元,上半年累計稅後盈餘為88.9億元也是2022年的翻倍成長,EPS從2022年上半年0.32元衝到2023年上半年0.66元,有這麼好的表現除了升息受惠之外,壽險不再成為拖油瓶,另外證券因為數位銀行帶動,也都是帶動集團獲利大成長的關鍵。
最後結論,本次列舉五家債券型金控,雖然上半年仍受到陰霾,不過從最新自結的財報數字顯示,這些壽險經歷過一年以上升息、股債雙殺、烏俄戰爭、中美貿易戰之後,該爆炸的都炸光了,加上2023年上半年通膨惡化、強力升息陸續進入尾聲,等下半年盤勢回穩之後,美元債券市場也逐漸復甦之後,那麼無論是股市或債券再起,都對這些債券型金控的獲利面更加分。如果對債市或債券型金融股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好好關注接下來全球的利率政策,只要停止了,或者股市持續好轉,這些金融股很有機會直接受惠。再不然說難聽一點,這些壽險金控在市場也不是一天兩天的韭菜,而是動輒數十年的老經驗,升息或崩盤都不能當作理由啦,早就應該要復活了,這邊先不去評論股價是不是準備抄底或可以卡位,我們也沒辦法預測股價,至少單就獲利面來說,卡位來年股息是值得參考的,畢竟這些金融股都殺這麼慘,就是因為獲利衰退甚至搞到淨值賠光光還要增資,那麼接下來如果獲利反轉,明年能否正常配息,你想呢?除非是不可抗因素或新的黑天鵝再臨,否則下半年若還有持續衰退情形,甚至影響2024年無法配息,這些公司就真的要打屁股好好檢討一下了。
原文來自 : 《玩股網》圖片出處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