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房市泡沫化,除了先前恆大集團爆財務危機外,地產模範生「碧桂園」也於近日公告11檔公司債券14日起停牌,投資人可能血本無歸,台灣金管會也擴大全面清查整體國銀是否有牽涉。
碧桂園財務危機連環爆
中國房地產龍頭碧桂園於7月底突然取消配股計畫,8月7日再傳出未能支付兩筆美元債票息,該兩筆債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發行規模均為5億美元;而後10日發布了獲利預警,截至6月底止,預計今年上半年淨虧損人民幣450億至550億元(約新台幣1980億元至2420億元);碧桂園12日深夜又公告,11檔公司債券於14日起停牌,復牌時間另行確定,這11檔債券合計存續規模約人民幣157.02億元(約合新台幣691億元),均將於2024年6月底到期,越來越多的災情讓市場開始擔憂。
台金融股受影響
受碧桂園信用危機影響,台灣金融股14日也遭遇壓力,金融保險業類股表現疲弱,盤中最低觸及1,633.61點,跌幅超過2%;收盤時指數為1,641.84點,下跌31.51點,跌幅約1.88%。多數金融股跌幅均超過2%,包括旺旺保、台企銀、高雄銀、聯邦銀、中再保、三商壽、富邦金、國泰金、兆豐金、新光金、永豐金、中信金和王道銀行等,同時證券期貨股也受到波及,宏遠證券、福邦證券、康和證券、群益證券以及群益期貨皆呈現回落趨勢。
金管會全面清查整體國銀
而隨著災情擴大,台灣金管會也從對部分銀行清查,擴大為全面清查整體國銀,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指出,最初的調查僅涉及一家銀行向碧桂園授信2.8億元(約合902萬美元)以及兩家銀行銷售7000萬元的碧桂園公司債券;但在全面清查之後,發現有五家銀行向22個專業投資人客戶銷售了1.7億元的碧桂園公司債券。然而這五家銀行銷售的公司債券都不涉及停止交易的11份債券和違約的兩份債券的報載問題,儘管如此,由於市況的劇烈變化,這些銀行銷售的債券是否繼續支付利息將視具體情況而定。銀行需要了解客戶需求,隨時掌握債券是否可交易贖回以及其信用狀況。
投信銷售基金共計17億元涉及風險
至於證券自營部門,金融監管委員會證券期貨局副局長高晶萍表示,對於碧桂園的風險敞口約為197.7萬元。至於投信銷售的基金共計有64份涉及風險,合計約17億元,占所有投信基金規模的約0.03%。至於上市和上櫃公司是否受到影響?證交所和櫃買中心正在進行問卷調查,目前仍在進行中。保險業對於碧桂園的風險敞口為0;在恒大方面的風險敞口中,銀行、證券和保險三個行業均為零。唯有投信基金涉及14份風險,總額約為新台幣0.56億元,占投信基金規模的0.001%。高晶萍表示,分散程度較高,影響應該不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