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資人會選擇ETF來存股,穩穩地領配息,但ETF種類這麼多,好像每個聽起來都很不錯,那麼到底要怎麼選擇買哪支ETF呢?本篇就從三個角度來教你分析。
其實每個ETF都有自己的優勢,不能直接說哪個是最好的,大家在投資的時候可以把握三項重點原則:合適性、流動性、追蹤誤差。
合適性是指每個ETF會有自己的追蹤指標,投資人應先選定自己看好的熱門題材,並分清楚ETF種類的差異,才能避免持有與配置目的不相匹配的 ETF,並且更全面的了解風險,ETF種類有股票型ETF、債券ETF、商品 ETF,股票型ETF是常見的,可以分為產業類,投資特定產業、區域類,投資特定區域,像是歐洲、亞洲,以及單一國家類,像是最有名的0050,追蹤臺灣50指數之績效表現由上市股票中評選出50檔市值最大、符合篩選條件的上市股票。
流動性也就是ETF的熱門程度,不只是ETF追蹤指數重要,ETF的規模也很重要,規模是指一支基金所管理的總資產大小。由於大部分ETF都是開放式基金,因此當有越多資金流入,也就是越多人購買,基金的規模也會變得更大。一般來說,規模較大的ETF流動性更高,通常也代表市場對其品質更有信心。如果基金規模太小,流動性不足,基金發行公司發生問題時,可能無法及時賣出。
追蹤誤差(Tracking Error)也就是ETF實際反映追蹤指數的程度,每個ETF都有自己的追蹤指數,那麼它有多麼符合它的追蹤指數呢?追蹤誤差的計算方法是通過計算ETF凈值變化與所追蹤指數收益變化的標準差來得出。追蹤誤差越小,意味著ETF的績效越接近追蹤指數,不會偏離投資人最初選擇的投資類型。而折溢價則反映ETF本身的價值,計算方法是通過比較ETF市值與凈值之間的差異來得出。在正常情況下,ETF的折溢價會因市場套利而逐漸趨於收斂,不會出現太大的差距。因此,投資人應盡量避免選擇溢價過大的ETF,並可以借助這個指標來選擇適合的入市時機。
大家在投資的時候,可以先從追蹤指數看,自己是想要穩定、波動不大,還是想要將熱門股一次買進,再從該ETF的規模大小來選擇,並配合追蹤誤差或是過去的歷史配息紀錄來看,該支ETF是否符合自己投資時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