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為了給自己最佳的照顧,每年固定做抹片檢查的張小姐在32歲那年抹片結果出現子宮頸癌!全母乳帶孩子生活忙碌,僅僅一年沒做檢查,因時常不定期的出血到婦產科檢查,醫師表示腫瘤至少六公分,確診為子宮頸癌一期接近二期,後續轉診到台大醫院開始一系列的治療。
張小姐因罹患子宮頸癌,重新檢視生活中的自己。憶及當年情緒狀態不佳,有產後憂鬱,看事情的角度很負面,外加與公婆同住,在生活習慣與教養部分難免有摩擦,孩子晚上兩三個小時就哭哭啼啼,旁人愛莫能助,生活找不到平衡點。自我價值從原本的職場菁英變成媽媽的角色,不同於職場上績效可以被數據化,育兒的辛勞導致價值感低落,導致心理影響到身體,身體透過罹癌來教導一些功課,就是要好好休息。
老天爺幫我按了一個暫停鍵
很幸運身旁的親友給予資源,大姑幫忙找到主治醫師,安排到台大醫院做詳細精密的檢查,確定治療的方向,「在那時候,好像老天爺知道我很需要休息,幫我按了一個暫停鍵,在母親的身分停留一下。」 張小姐說:「婆婆主動提議幫忙帶孩子,催促回娘家好好休息。」
每天晚上要去醫院照放射線,每隔一陣子要做化療,張小姐調整心態,把住院化療當做度假,在娘家調養兩個月當成放暑假;前前後後一共做了35次放射線治療跟6次化療,很快就出現拉肚子、噁心、沒胃口、吃東西沒有味道等等副作用,她專注當下,調整自己度過眼前的難關,平穩走完療程。「覺得自己不是生命的主宰者,這顆腫瘤才是生命的主宰者。」張小姐說。治療期間怕自己崩潰,周一到五不敢打電話給先生也不敢跟女兒視訊,只能看著婆婆傳來女兒的照片一解思念。
思念女兒就看看手機裡的照片,更是鼓勵自己一定可以度過難關。(圖/張小姐提供)
罹癌前生活作息規律,不抽菸不喝酒,十點多就上床睡覺,但當了媽媽作息完全被打亂,一夜好眠更是奢求。娘家有乳癌的家族史,外婆和阿姨罹癌,爺爺是胰臟癌、奶奶是胃癌,張小姐推測罹癌跟生活壓力和情緒有關,終於捱過了艱辛的治療,孩子兩歲半那年帶她去共學,讓身心靈完整的恢復,孩子與同伴玩樂的同時,張小姐在旁勾毛線全然陪伴自己,讓生活找到了平衡點。
張小姐2021年開始創業教編織,成立粉絲團,不定期開課,也在粉絲團裡分享生命故事與經驗,協助癌友度過生命中的非常時刻。即使罹癌仍想發揮自身的力建立善的循環,疾病不是一個要被解決的問題,而是一段需要涯過去的經歷,加入癌友社團裡以正向的句子回應,每次只要發文就會有人私訊,說看了文章很感動,張小姐期許幫助更多女性朋友找到生活的價值與平衡。
透過與孩子共學,認識許多全職母親,也運用自身生命故事鼓勵身邊的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定期抹片檢查(圖/張小姐提供)
定期抹片檢查 遠離子宮頸癌風險
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癌症,臺灣每年約有2,000人得到子宮頸癌,導致近900人死亡,女性朋友千萬不要輕忽。子宮頸抹片可以早期發現子宮頸癌,早期治療。國民健康署也提醒婦女朋友:「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若是結果正常,建議3年後至少作1次抹片檢查。
除了定期檢查,飲食上也要適度調整,多攝取全穀類食物,例如糙米、藜麥、燕麥、多吃蔬菜水果,適度補充發酵食物維持腸道健康,最後少吃高脂肉及加工品,或是高鹽、鹽漬類食物,不要抽菸,遠離不好的生活型態。張小姐也分享,睡眠是身體修復很重要的過程,與身體保護力有重大關聯,現在她跟女兒都很早道晚安上床睡覺,也讓自己減少壓力,搭配規律運動也可以幫助改善健康,對抗疾病和感染。
生活中遇見了什麼,都不是為了打敗你
張小姐認為,「不論生活中遇見了什麼,都不是為了打敗你!而是宇宙為了讓我們喘口氣。」希望每個女孩都有愛自己的能量,凡曾有過性經驗的婦女,都可能罹患子宮頸癌,政府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此外,由於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後,需10-20年,甚至更長才進展為子宮頸癌,所以,已無性生活或停經,仍須定期抹片檢查,沒有什麼事情比健康更重要。
更多健康資訊可上國民健康署官網查詢: https://www.hpa.gov.tw/Pages/EBookList.aspx?nodeid=53&c=5198147228836198217(以上廣告由國民健康署提供,本經費由菸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