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以存股領配息,就有好幾種做法:存績優股、存金融股、存ETF⋯⋯ 不管未來出現怎樣的新方式,配置現金流部位一定要注意這兩大關鍵,別讓領息進帳一時爽,資產卻縮水個神不知鬼不覺。
今年 AI 股大行情不只帶動一票萬年牛皮股,連帶高股息 ETF 跟著大漲。以兩大熱門標的 0056 與 00878 來看, 5 月中旬波段起漲後,一個半月漲了近三成,對比一年殖利率 6~7%,在高檔脫手等於 4 年的股息落袋,也是很合理的安排。但問題是獲利落袋後,要如何重新配置?如果沒有更好的選項,那為什麼又要獲利落袋呢?再往下問,那怎樣叫做更好的選項?是配息領個爽快,或是價格更甜未來還有空間賺價差?
不管是現有的各種個股或 ETF,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任何投資商品,當你在規劃這種配息型部位時,有一個終極目標是不會改變的,也就是「打敗通膨」。以近 10 年來說, CPI 年增率最高的時候就是在 2022 年 6 月達 3.59%。換句話說,你新增的配息型部位,必須要考量這樣的標準。
但魔鬼都在細節裡,殖利率數字是會隨著股價波動的。即使是配息不如預期,只要股價持續破底,加總算起來便負負得正成了高殖利率,但絕對不是適合配置的標的,否則就成了現金流越配越少,資產還在縮水的窘境。因此,不管你是存什麼股票(或 ETF),在選擇商品時還要加上兩個評估標準。
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兩個條件同時成立,就算股息數字持平,至少殖利率也要高於通膨。這樣只要能持續填息,股價也就會推升向上。
還有一個加分的因素,以複利效應考量的話,季配型 ETF 會比年配型 ETF 要好。一邊是在第一季領到配息後投入,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下來,不只是利滾利,還有時間讓複利逐季發酵。相比下來,年配型 ETF 就白費了前三季的時間價值。短期來看雖然沒有差別,但時間長了就會拉開差異。
配置部位後還在跌,怎麼辦?
即使是規劃配息領現金流的部位,也不能只管領錢而不顧價格變動。最基本的重點不是領多領少,而是要注意填權息的狀況,否則左手配右手,就別談什麼打敗通膨了。但是市場漲跌有時,像這種需要長期配置,又放入較大部位的現金流部位,若配置後持續下跌,到底是要設定停損標準,或是要逢低繼續加碼?
一切又回到規劃的問題,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在單一商品資產部位,盡量不要超過個人資產比重的 20%。再來,這 20% 也絕對不是一次投入,可以採取分批買進,不管是分價格買,或是分時間買,盡可能讓買進價格維持平均的水準。
不管是存績優股、金融股、高股息 ETF、債券型 ETF⋯⋯ 不管你選擇什麼商品長期配置,領取配息的現金流,事情都不只是買進並長期持有那麼簡單。確認目標、設定規劃,才能讓投入的資金更有效率地朝著對的方向前進。
原文來自 : 《玩股網》圖片出處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