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裡什麼事都會發生,到底是「這次不一樣」還是「每次都一樣」?其實市場是沒有變的,反而投資人越來越跟不上市場的腳步了
前幾年我決定從第一線教學告假,一來是有倦怠感,再來是想保留心力研究新東西。休息沒多久,就遇到了疫情大跌、反彈大漲,還有 2022 年的空頭,直到今年無止盡的盤整,再度見證市場這一波行情起落與新舊投資人的悲喜。
對這幾年新進的投資人來說,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事件,但其實都差不多:恐懼或貪婪,波動循環,一切都只是市場重複的過程。差別只在於,2008 年時當年的我很菜,所以錯過了這樣的波動,但 2020 年的我就能把握住這樣的交易機會。
但還是忍不要感嘆:市場不等人進步的腳步,是變得更快了。
投資人與市場的長久競賽
市場裡沒有新鮮事,但投資人都無法適應的原因有二:第一,現在市場反應更快,商品跟工具更多,適應效率更高。以前需要一個禮拜才消化掉的恐慌,市場現在大概兩三天修復收斂了,但投資人還餘悸猶存,懷疑是不是「這次不一樣?」
再來,基期不同,現在加權指數萬六,道瓊三萬五,就算波動幅度差不多,台股跌 10% 是 1600 點,道瓊跌 10% 是 3,500 點,以絕對數字來看當然驚人。問題是,每個人擁有的本金,很難趕上金融市場的波動。再來是人也需要時間,才能調整自己的交易習慣。
運氣不好的投資人,還沒調適好,就吐光了所有的錢而畢業;運氣更差的投資人,一開始就因為波動賺到一筆,分不清楚是運氣或實力,怎麼賺的又怎麼回去。就像 2008 年做空大賺的投資人,2021 年的少年股神,都在隔一年連本帶利的都還了回去。
大多數人則是在好不容易適應了 2008 年後的市場波動,又被 2020 年嚇到一次,什麼都沒有學到,也不敢真的放太多錢,雖然沒重傷,也沒真的從市場賺到什麼,又從頭開始追趕市場的腳步,週而復始。
練習適應才能為大行情做準備
經歷大行情,最需要的就是基本功要扎實。如果你要做交易,那學習承受市場的風險與波動,就是必然,能先習慣損益波動,才敢在行情中下單,這就是投資人最重要的第一步。
這不追求一步到位,因為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不一樣。以我的觀察,大多數人的日損益波動,只要超過月薪就會很難扛住壓力,扛不住,就會不敢下單。一天五萬十萬的波動受不了,就從五百一千開始適應。對初學者而言,日損益波動最好不要超過每週薪水的程度。
你要先有一套固定的操作策略,最好是經過他人實際驗證過的,不然你在學波動損益的同時 , 可能就把錢賠光了。再來是從小型商品做起,譬如說,微型道瓊一口保證金 880 美金,跳動一點 0.5 美金,應該大多數投資人都能承受。但提醒你,就是國內手續費成本偏高,也要避免過度交易。
當你不會一直去看損益,不會無時無刻想確認到底是賠是賺,能常態維持三個月平常心,那麼你就完成了。這很難,所以更需要練習。 後續當你要提高槓桿,一樣用自己是否能無視損益過自己的日子,藉此來慢慢提高損益波動的耐受度。
但在適應的過程,要小心另外一種關於風險承受度的誤會,也是老手最容易翻船的地方。很多人順風時以為能承受的波動程度,其實只是過度放大自己的承受能力,可是賠錢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但等賠錢了才了解這件事,就很難解決了。不管你採用什麼商品或策略,這是所有交易都會發生的問題。
沒有任何人能改變市場,所以不是讓市場來配合你,是你要跟上市場的節奏。而你能做的就是敬畏風險,但不害怕風險。保持敢下單,又能活下來,看得夠久,就能累積經驗,找到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的局,盡力發揮,或是懂得收手觀望,這就是趨吉避凶的交易方式。
原文來自 : 《玩股網》圖片出處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