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矽智財(IP)大廠安謀(Arm)於美國時間9月14日,在那斯達克(Nasdaq)證交所掛牌上市,首日股價飆漲近25%,收盤市值超過650億美元,而在安謀上市前一天,台積電宣告投入1億美元(約台幣 32億元),認購安謀普通股;聯發科則以子公司Gaintech Co. Limited名義,投入 25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8 億元),購入將近5萬股。
除了台積電、聯發科接連宣告購入安謀股票,甚至還有許多國際大廠也購入安謀的股票,包括蘋果(Apple)、英特爾(Intel)、三星(Samsung Electronics)、輝達(Nvidia)、超微(AMD)、Google等,那麼安謀為什麼吸引這麼多大廠投資?
安謀在做什麼?
Arm提供晶片的設計標準,使軟體能夠在硬體上運行。如果缺乏這套標準協議,晶片將無法按照應用程式的指令進行相應的計算,Arm也提供晶片內部的IP(知識產權)設計框架,就像提供了一份草圖,供IC(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使用,他們可以基於這個框架進行設計,而不必從頭開始建立晶片,這可以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而由於Arm生態系統龐大,因此如果晶片製造商希望進入市場,他們通常需要使用Arm的架構來設計晶片。
與其他半導體公司不同,Arm長期以來一直強調「中立性」,即對所有企業公平且一致地開放授權,這種「中立性」也是許多企業喜愛使用Arm技術的主要原因之一。
輝達曾經想收購安謀
2020年NVIDIA的創始人黃仁勳曾宣佈計劃以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rm,但這一舉動引發了對Arm未來中立性的質疑,該交易引起了美國、中國、英國、歐盟等政府的關注,最終於2022年2月,NVIDIA宣佈終止了收購計劃,並支付了12.5億美元的「分手費」,這也凸顯中立性對Arm的重要性。本次科技巨頭紛紛入股Arm,包括晶片設計公司、晶片製造公司以及消費電子品牌,形成了多元的股東結構。這種多元性有助於各方保持平衡,避免單一壟斷。
消費型電子市場疲弱衝擊安謀
儘管Arm在科技生態系統中擁有更大的規模並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可能面臨市場質疑。消費型電子需求的波動對Arm相關業務造成了衝擊,人工智慧的提振效果也受到限制。以智能手機為例,根據IDC的數據,在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下降了7.8%,降至2.65億部;該機構預計全年的出貨量將減少4.7%,達到11.5億部,創下十年來的新低。
在2023財年,智能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的專利費收入佔Arm專利費收入的50%以上。Arm承認,如果由於消費者行為的變化而減少了相關產品的購買,公司對應產品的市場需求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然而,許多人認為,Arm在人工智慧邊緣領域的GPU(圖形處理單元)是人工智慧所需的關鍵基礎設施。Arm還表示,新技術,如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可能不適用於通用CPU算法,因此基於Arm架構的芯片仍然可能具有重要性。
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者進入市場,Arm的生存空間可能受到擠壓。Arm將x86(中央處理器指令集架構)和RISC-V(開源指令集架構)列為潛在的競爭對手,指出客戶可能會選擇使用免費的開源RISC-V架構而不是Arm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