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記者顏瓊真報導】在921地震屆滿24周年前夕,台北大直地區發生工地鄰損,造成大樓塌陷事件,更讓居住安全引起關注;由建築師、地質專家、土木技師、法律顧問、驗屋業者等,以及來自產官學界的專業人士,特地成立「中華民國房屋品質保障協會」,要為民眾居住安全發聲與把關。
發生於1999年的921大地震將滿24年,當年震倒全台灣一連串老舊與劣質房屋,也促使法規對建築物耐震係數的要求全面升級,並引起各界呼籲應加速危老房屋改建等議題。
房屋品保協會創會理事長林建良表示,房屋品質、居住安全與所有民眾、不分行業別的朋友都息息相關,但在購屋市場中,消費者與建商間往往存在資訊落差,彼此的對話溝通也沒有處於平等地位。許多老舊房屋,甚至10年內的「新古屋」出現狀況時,已經難以找到當年負責的建商出面處理,嚴重影響購屋民眾的權益。
房屋品保協會成立的目的,即是希望從中提供整合、協調、輔導,以及規劃諮詢服務、救濟管道等,以促進房、貸、產與住宅服務產業市場的健全成長。未來協會不僅要替消費者把關,更要協助民眾在遇到相關問題時,能夠快速獲得顧問諮詢等服務,充分保障自己的住屋權益。
擔任房屋品保協會監事主席林泰宇談到,購屋、裝修糾紛逐年攀升,以一個社區大樓的建造過程中就包含至少13項工種,加上往往價格不透明,一般民眾難以全程掌控與了解,且全台灣10年內的新建案交屋過程中,居然有超過65%社區大樓的公設未點交,一但出現糾紛,得由社區管委會出面協調。而光是2022年全台灣就有超過3600件購屋、裝修相關訴訟,更凸顯協會成立並提供相關服務的必要性。
此外,林泰宇也建議,未來政府應要求每個建案都要繳納履約保證金,並由第三方公正單位監督與管理,一旦出事便馬上就可以提撥使用。接下來,協會將與擔任協會榮譽顧問的民意代表共同推動立法,並邀請建築師、土木工程專家等一起來對建商評鑑,且將相關資訊公開,作為未來民眾在購屋時的考量指標。
負責法律相關諮詢的協會顧問、茁越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楊筑鈞也提到,一般民眾在面對與建商的法律訴訟中,雖有契約為所本,但業者時常以自身立場佔有契約的解釋優勢。未來房屋品保協會將媒合法律資源為民眾提供諮詢服務,不會讓建商在法庭攻防時佔盡契約解釋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