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進入第四季第一個交易日,由蘋果熱賣打響第一步,集結選舉行情與傳統 Q4 旺季,看似眾多利多加持護航,但這是一個無腦多的時候嗎?拆解各項利多因素的實際表現,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蘋果秋季發表會於 9/13 舉行,22 日開賣,正好為作為第三季末到傳統第四季旺季之始,其表現也是市場焦點。媒體報導新機銷售火熱,中國電商引用銷售數據,iPhone 15系列首發銷量比 iPhone 14 暴漲 13 倍。號稱蘋果最強分析師郭明錤卻不看好,指 iPhone 15與15 Pro機種銷售則低於預期,不排除蘋果可能降價銷售或是砍單。
第四季到底還能不能期待一顆蘋果救行情呢?在市場實際銷售數據塵埃落定之前,我們試著用 iPhone 15 供應鏈上的蘋概股表現來觀察。拆解 iPhone 15 使用的 A17 晶片、USB-C 接孔、4,800 萬畫素主鏡頭、鈦金屬材質、配備全世界最窄邊框等等。
理性來看現況,蘋概股要靠 iPhone 15 買氣來翻身衝一波並不容易。那第四季要看哪些主流?除了選舉行情、集團作帳、產業旺季,也還別太早放棄 AI 行情。
往往在每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都會實施多項政策刺激產業發展。而市場也高度關注股市走向,一遇大跌,官股必然被點名護盤,因此選前做多是必然。但今年選舉行情有幾個特點,不只股市為歷年最高水位,同時 2023 年經濟成長率估計為 1.61%, CPI 年增率為 2.14%,現在的高水位在選後將面臨修正壓力。而外資今年買超金額在 9 月幾乎出脫,暫且解讀為外資不願押寶行情。
即使官股銀行奉命護盤又如何?9 月中旬官股買超台積電 12,440 張,股價仍是 4 天跌快 600 點。因為真正主導股市方向的,還是看「外資佈局方向」與「台幣升貶」。
根據過往經驗,選舉是一時的,重點還是選後台股經濟走向與地緣關係。但有一項指標可以歡察:選前一個月漲跌,跟選後兩個約接續方向相同機率高達 86%。了解這一點,選前押寶方向會清楚許多。
當然若是選前溫和性上下盤勢 5% 之內的漲跌,最佳的區間操盤工具,當然是仰賴飆派社團馴龍操盤系統,幾乎能幫你抓出區間的轉折。
集團作帳
12 月通常會聽到「集團作帳行情」,所謂集團,主要是由母公司和多家股權相關的公司所形成的「關係企業」。這些公司彼此之間,通常具有上中下游的垂直整合或水平整合,甚至是委外策略性整合的關係。
台股中有許多集團,最為投資人所熟知,就是焦家華新麗華集團、鴻海集團、台塑集團、統一集團等,這幾個集團在Q4產業尾聲也最容易拉抬。集團拉抬股價的好處包括:提升公司的市值與企業價值、美化年度財務報表、增加金融授信額度,以方便下一年企業借貸,以及對股東有所交代,進而增強持股信心等。
產業旺季
第四季也是許多產業的旺季,扣除波動甚大的景氣循環股,也可關注網通產業。寬頻網路如今與水電並列為剛性需求,行動網路流量每兩年翻倍,成長趨勢無虞,並驅動 5G、PON、OTT STB 與 WiFi-6 的換機潮。再加上美國基建法案 650 億美元寬頻網路商機、光通訊領域爆發成長,讓產業不只是一時的題材,還有長期的發展趨勢。
鎖定選股方面,光纖通訊股力道最強:波若威(3163)、光環(3234)、眾達-KY(4977)、華星光(4979)、統新(6426)、光聖(6442)等。而上詮(3363)、譁裕(3419)、前鼎(4908)、聯鈞(3450)與合勤控(3704)還能搭配低軌衛星題材。
AI 還有戲
從 2022 年底 ChatGPT 問世,2023 年 AI 股遍地開花,根據 Bloomberg Intelligence(BI)報告指出,生成式 AI 市場可望迎來爆發性成長,在未來 10 年內從 400 億美元(約台幣 1.2 兆元)的市場規模成長至 1.3 兆美元(約台幣 39.9 兆元)。
投資就該放眼在未來成長性題材,既然生成式 AI 需求急速揚升,AI CPU、GPU、加速器未來幾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五成,因此 9 月雖然成交量與題材低迷,還是不會影響長期走向。
包括研發和應用AI技術、各類產品設計、製造、服務及銷售等,基本上關於半導體、高速傳輸、高效能運算(HPC)、雲端伺服器、 矽智財等企業,也都有機會受到題材加持。
也因為 AI 運算需要數據中心雲端資料庫,雲段概念股中,伺服器代工大廠緯穎與緯創連動性高,緯創持有緯穎約 38% ,因此需注意互相帶動的效果。最後能成就 AI 的,當然是脫不了網通的布建、光纖與 5G 的高速傳輸功能,網通的題材性也是Q4操作不可偏廢的地方。
從 AI 跌幅最多的緯創來看,7/25 高點 161.5 至 9/22 100 元價位,跌幅約 38%,連回檔 50% 的 92.5 都未碰到就反彈,因此可判讀,先前仍為良性回檔,當題材再轉強時仍有創高機會。
經過大半年的回檔盤整,疫情後的第四季正式開始。看似各路利多題材加持,個別切入分析後,才知道是看多未必多,貿然投入並不會更有勝算,選擇產業與題材佈局前,仍需理性評估,判斷才能有所本。
原文來自 : 《玩股網》圖片出處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