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台中腦中風學會指出,國內六分之一中風患者是因心房顫動形成的血栓所引起。心房顫動所導致的中風是可預防的中風,可惜的是,大部分患者在發生中風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患有心房顫動,因此未能及時治療,等到中風發生時已為時已晚。
心臟跳太快易形成血栓 這群患者中風機率多5倍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林柏霖醫師表示,罹患心房顫動的機率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要注意的是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為一般人5倍之高。心臟傳導異常,造成左心房每分鐘可能跳動300-600下,過快的心律使左心房擴大,無效收縮造成血流不順,血液就容易在左心耳形成血栓沉積,一個不小心,血塊脫落隨著血液打出去,打到腦部就造成腦中風、打到腳部血管就造成急性栓塞等,更要注意的是,通常心房顫動相關的中風預後較差,患者失能較嚴重,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ABC三原則 有效控制心房顫動
如何治療心房顫動?林柏霖醫師分享治療ABC原則,第一,一定要讓患者了解心房顫動引起中風的可能性,以及選擇合適的抗凝血劑 (Anticoagulants)的重要性;接下來要進行節律與速率的控制(Better symptom control),當患者心跳過快時可能出現喘、胸悶等不適,可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及心房顫動電燒手術或冷凍球囊消融手術治療來控制,提升生活品質;最後,則要注意共病症(Comorbidities)的控制與治療,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甲狀腺亢進、肥胖等問題,都應有效控制或積極處理,避免影響心房顫動的治療。
選擇新式抗凝血劑 生活不受限
林柏霖醫師解釋,過去維生素K抗凝血劑因血液中濃度較難調整,使用者生活可能受出血風險而有所受限,藥物服用的劑量也不斷的變動,飲食上限制較多。反觀近十年新式抗凝血劑推出,造福大部分患者,醫師能透過明確的數據去調整藥物劑量,患者不需頻繁抽血檢測濃度,也較不受藥物或食物交互作用影響,真實世界對於醫師與患者都是較為方便的選擇。
規律健康檢查+智慧型裝置 維持健康生活好簡單
林柏霖醫師呼籲近年台灣大型研究指出,除了心房顫動的高風險族群外,50歲以上民眾就應規律健康檢查,不要忽視身體出現的警訊,而適當的心電圖檢查就有機會避免中風發生,也建議可透過衛生署醫療器材許可的智慧型裝置配戴,進行居家心跳檢測、規律測量血壓,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永續您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