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擁有超過80萬人訂閱的一位YouTuber「我是老爸,我不要當爸」,日前因身體不舒服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幾年前檢查到的腦瘤爆掉,讓粉絲們相當心疼,也希望他好好治療、早日康復。
腦動脈血管瘤長在腦部的動脈血管內,因動脈管壁在血流長期的衝擊下受壓不平均,形成類似汽球狀的凸出物。新光醫院外傷科科主任陳慶霖形容,就好像以前綜藝節目很愛玩的一種遊戲,將氣球放在頭頂上,慢慢吹氣長大,當血管撐不住時就會爆裂。由於動脈內膜被撐大後,造成血管壁彈性纖維層的缺損且厚薄不一,失去了原有的彈性,經年累月在血壓血流的衝擊下,在分歧處就會出現類似囊腫小突起,這時,當冬天天冷血管收縮且情緒激動(如高興、生氣)時,若血壓一下子飆高,就容易撐破血管而出血。
冬天發生出血的機率較大
腦動脈血管瘤經常發生於50歲左右的中年人,但因發病的原因不明,很難預防,少數有遺傳性疾病如遺傳性多囊腎病變的人,就可能會有腦動脈血管瘤,不過,大部分的病人都沒有家族史。
經研究調查,約每10000人之中,就有1個腦動脈血管瘤破裂出血病患,而且冬天發生出血的機率較大,這是因為腦動脈血管瘤與腦中風、心肌梗塞一樣,都會因為血管收縮與壓力出了問題所導致。但腦動脈血管瘤破裂並不像心肌梗塞發生時的情況一樣,因心臟驟停而休克死亡,腦動脈血管瘤破裂仍有時間可搶救。
根據統計,腦動脈血管瘤的死亡率約3成,也就是說約有1/3的病患到院前或到院後立即死亡;也有約1/3的病患是呈現重度昏迷及嚴重失能的情況,最後仍然可能死亡;只有1/3的患者可以維持相對穩定清醒,能夠立即接受治療。因此,該不該在腦動脈血管瘤還沒破裂出血之前先拆除掉呢?
拆不拆需考量患者狀況
雖然說,即使有腦動脈血管瘤也不一定會破裂出血,但如果只在破裂時給予治療,的確緩不濟急。在腦動脈血管瘤還沒有破裂之前,可先透過血管造影檢查或非侵襲性的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的血管攝影檢查,來發現血管的異常部位,如果發現破裂的腦動脈血管瘤,通常會建議要馬上緊急處理;不過,對於檢查出來還沒有破裂的腦動脈血管瘤,需不需要治療,就必須考量大小與形狀以及患者本身的健康狀態和其他疾病。
根據國內外文獻統計,大小介於5~8公厘以上的動脈瘤最容易破裂,因此,一旦發現這樣的腦動脈血管瘤,就必須考慮積極治療的可能性。陳慶霖說,傳統的治療多以開顱手術為主,將腦動脈血管瘤夾住,讓其因沒有血流而壊死;但在1990年開始有了「血管內治療」方式,是透過導管將栓塞物放入腦動脈血管瘤中,使其產生血栓而將腦動脈血管瘤閉塞,如此一來,血液就不會進入,也不會因出血而破裂。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