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在110年擠下大腸癌成為十大癌症之首。肺癌發生率是癌症之首,更是長年佔據十大癌症死因第一名的癌症,不僅對個人健康產生威脅,也會使家庭、經濟、社會、醫療資源等產生影響。
國內肺癌權威、中研院院士楊泮池與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免疫暨腫瘤醫學會、台灣肺癌研究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及台灣醫學會等6大醫學會呼籲,政府應設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作為跨部會協調單位,從初級預防、次級篩檢到三級治療全方面加強防治,並達到3大目標。
籲成立國家級肺辦公室 整合資源達到長中短期目標
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特聘教授陳保中表示,雖然菸害防制在國健署推動下有很大進展,空氣汙染問題也有持續改善,但肺癌防治涉及環境到醫療,並非單一單位可處理,在防治策略整合上,仍有進步空間,因此需要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的設立,來凝聚各界共識、統籌行政資源與執行。
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的目標將比照美國癌症登月計畫(Cancer Moonshot),以「25年內肺癌死亡率減半」為長期目標,而中期目標則是結合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政策,希望在2030年前達到「一期肺癌診斷數倍增」及「肺癌五年存活率倍增」。
至於短期目標,楊泮池院士說明,將分為初級(預防)、次級(篩檢)及三級(治療)等3面向進行防治,特別是晚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期待能在五年內翻倍,以大幅降低肺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
「初級預防」防治 需跨部會合作亦需從教育著手
在「初級預防」防治上,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認為,須從強化民眾預防觀念開始,首先仍要從戒菸介入,持續推行菸害防制降低吸菸率,然而肺癌危險因子不只有抽菸,也和空汙等有關,汽機車排氣、工業區廢氣等管控,需環保單位協助,也需要跨部會整合、協調,很難由單一、個人做到。
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表示,初級預防也要從「教育」著手,肺癌的致病因子複雜,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其實是沒有吸菸史的,因此,透過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的整合,從小教育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如:「天天五蔬果」飲食概念)、規律運動等,並養成個人習慣甚至教育給下一代以預防肺癌。
「次級篩檢」防治 需有早期篩檢、診治指引及管理
而「次級篩檢」防治上,臺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指出,「早期偵測」是重點,目前台灣針對肺癌家族史、重度吸菸者等高風險群,公費補助LDCT肺癌篩檢,但肺癌危險因子不只這些,其他危險因子該如何量化以擴大篩檢幫助早期發現,以及篩檢陽性後如何追蹤、評估等,需建立更完整的指引、管理系統。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陳育民強調,第一期肺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但第四期肺癌5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差別相當大,因此,若能透過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的設置,建立肺癌篩檢、早期診治之共識指引,相信醫療資源能更及時地投注在早期肺癌患者身上,對全民健康一定會有幫助。
「三級治療」防治 使健保晚期治療接軌國際指引
預防、篩檢很重要,但治療也是不可少的一環,尤其現在晚期肺癌患者比例逾6成,晚期治療在肺癌防治上也尤其重要性。不過,台灣肺癌研究學會理事長楊志新指出,現在有標靶藥物、免疫藥物等新藥能減少治療副作用並達到良好治療效果,但現仍有部分標靶藥物未獲健保給付,免疫藥物的給付也與國際指引有落差。
因此,三級防治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健保提供的肺癌治療能接軌國際,以提升晚期患者存活率及生活品質。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陳仁熙更提到,癌症不是只有肺癌,國家級肺癌辦公室肺癌防治的成功經驗,未來也可以運用到其它癌症上,肺癌防治只是一個起端,期盼能藉此逐步打造台灣癌症防治網,提高癌症的存活率、減輕病人的負擔,以「將癌症從十大死因之首移除」為方向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