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一名80歲男子長時間困擾於胸悶、喘不過氣,原先以為忍耐就好,不料今年(2023)2月在洗腎時突發心肌梗塞,緊急送到急診會診心臟科醫師後,醫師發現,該男子有心衰竭病史,加上心臟的三條主要血管中有兩條已完全堵塞,瀕近呼吸衰竭,當即安排心導管手術並裝支架打通血管,終於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一命。男子裝支架後配合醫師規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並改善飲食與運動等生活習慣,治療迄今,不僅胸悶、喘不過氣的症狀明顯好轉,最擔憂的心肌梗塞也未復發。
心臟血管支架術後把握三大原則預防復發 用藥、飲食、運動積極介入
根據國際大型研究調查,曾發生過心肌梗塞的病人,一年有高達10%的風險再度復發。對此,台灣周邊血管學會副祕書長暨義大醫院心臟內科梁懷文醫師表示,心臟血管支架雖然可以幫助堵塞的血管恢復通暢,但手術過程中對於血管斑塊的破壞有誘發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的風險,進而導致血管再次堵塞。因此,有心肌梗塞病史的病人在支架手術後應注意復發風險管理,把握預防心肌梗塞復發的三大原則,從用藥、飲食、運動等層面積極與醫師配合。
預防心肌梗塞復發原則一:抗血小板藥物不中斷
梁懷文醫師指出,抗血小板藥物的作用在於抑制血小板的凝血功能過度活化,以達到減少血栓形成的效果。為了有效降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復發風險,病人應終身服用抗血小板藥物;若經醫師評估為血栓風險較高者,則可以考慮合併使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以進一步抑制血栓的產生。目前健保也有對應方案給付支架手術後的病人使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之合併療法,待病情穩定後,仍應持續服用一種抗血小板藥物,才能發揮保護效果。
預防心肌梗塞復發原則二:定期回診,有貧血、異常出血要警覺
然而,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可能會伴隨出現出血副作用的風險,梁懷文醫師提到,現階段抗血小板藥物的種類多樣,當出現頭暈、無力等貧血症狀或是有解黑便、流鼻血、牙齦出血等異常出血症狀時,都可以與主治醫師討論調整更合適的用藥選擇,不建議自行中斷藥物。她舉前述80歲男子為例,此個案回診時,醫師注意到他的血色素從10 g/dL下降到8g/dL,詢問下才發現他有解黑便的狀況,經腸胃道檢查評估是抗血小板藥物導致的出血副作用,在更換另一種兼顧療效與安全性的抗血小板藥物後,個案的貧血症狀獲得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控制也相當穩定。
預防心肌梗塞復發原則三:改善生活習慣,積極控管危險因子
梁懷文醫師坦言,部分病人在術後自覺胸悶、胸痛改善,便忽略後續以藥物、飲食、運動控制的重要性,結果就是得面臨支架產生血栓,心肌梗塞復發的危機。提醒病人在心臟血管支架手術後,應積極控管容易誘發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建議戒菸,飲食方面可以依循美國心臟協會的指南:(1)注意攝取飲食總量(2)多攝取蔬果(3)選擇全麥食品(4)選擇健康的蛋白質來源(5)選擇健康的油脂來源(6)避免過度加工的食品(7)減少含糖飲食(8)減少高鹽飲食(9)減少酒精攝取,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配合用藥與定期回診,將有助於降低心肌梗塞復發風險、改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