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1名居住台北70歲老太太,經常在社區內散步運動,有天不小心摔倒,大腿感到異常疼痛,立刻就醫發現大腿骨嚴重骨折,醫生使用骨釘接合骨頭時,發現難以鎖牢靠,初步判斷老太太骨質不佳,手術後追蹤約4個月,骨頭癒合相當緩慢,骨密度檢查T值只有-3.1,罹患嚴重骨質疏鬆症,必須馬上用藥治療。
骨折疼痛才知骨鬆不如提早預防 主動檢查發現骨鬆趕快治療
三軍總醫院骨科部主任醫師沈培弘表示,骨鬆是沉默疾病,沒有發生骨折前,大部分病人都不知道骨質出狀況,當骨折引發劇烈疼痛就醫治療,才知道自己罹患骨鬆,因此高風險族群必須特別小心,例如年長者、停經女性、具家族史、體重過輕、長期使用類固醇、吸菸喝酒等,都很容易陷入骨鬆危機。
沈培弘主任提醒,高風險族群要注意骨質健康,除穩定且足量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外,也要注意預防摔倒,一旦察覺身高變矮、貼牆站立時頭碰不到牆有駝背跡象、長期不明下背部疼痛,要趕快到醫院檢查,藉由DXA骨密度檢測得出T值在-1至-2.5之間就已屬於骨質缺失,如果低於-2.5就確診罹患骨質疏鬆症,最好馬上用藥治療。
減少流失與促進生成穩固骨質 必要時最好先加速骨密度提升
沈培弘主任表示,身體維持骨頭健康,會由蝕骨細胞破壞舊骨骼,由成骨細胞長出新骨骼,但隨著年紀增加骨頭生成越來越慢,骨質流失也快,骨密度也就不斷降低,骨鬆治療藥物基於上述兩項機制,區分成「減少骨質流失」及「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前者用來阻擋蝕骨細胞,降低骨骼流失量,後者刺激成骨細胞活化加速新骨生成。
沈培弘主任提到,健保給付規定,骨密度T值在-2.5以下,加上有一處脊椎壓迫性骨折或髖部骨折,會先給付減少骨質流失藥物,如果用藥反應不佳,再次發生骨折,才會給付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但臨床上常有骨密度狀態非常差的病人,直接手術恐增加手術失敗風險,在非急迫狀態下,會建議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加速骨密度提升。
長期穩定治療減少50%骨折風險 國際研究提醒不要擅自中斷用藥
沈培弘主任強調,治療骨鬆最重要的就是長期用藥,千萬不要擅自中斷,穩定用藥至少能減少40%至50%骨折風險。在2023年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會(WCO-IOF-ESCEO)中有一項研究指出,分析美國Medicare大型醫療保險資料庫,約50萬名接受骨鬆治療病患,只要長期接受治療,不論使用哪一種藥物,都能有效降低骨折風險,如果有任何困難,都一定要主動提出與醫師討論,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
骨鬆病患須長期照護關懷 三總主動出擊社區衛教注意危險因子
沈培弘主任補充,骨鬆已被視為慢性病,病患須要長時間照護與關懷,三軍總醫院不斷針對骨鬆與相關疾病提高醫療品質與預防宣導,每一位骨科醫師都有接受骨鬆治療訓練,能夠幫助骨鬆病患改善疾病,骨科部也會主動出擊,到社區進行衛教,提醒民眾注意骨骼健康,呼籲已有高風險因子族群要盡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