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交車輛在2023年第四季被比亞迪超越,比亞迪第四季交出526,409輛,但特斯拉僅交出484,507輛,雖然第四季交車輛已經超越歷史紀錄,交車輛與生產量都雙雙打敗預期,但是仍輸給比亞迪,這次事件可以說是個電動車產業的轉捩點,意義將會影響深遠。
電動車目前處於產業生命週期的成長期,此時期重點為市佔率與產能擴張,證據是特斯拉積極擴建產能,並且透過削價來搶奪市占率。而電動車產業受到各國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台灣為例,在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下,電動車數量與充電樁等佈建也是發展重點。而美國有降通膨法案(IRA),內容包括美國購置電動車擁有7500美元的稅賦折抵方案,顯然電動車產業非常重視補助。
電動車產業值得投資嗎?三反思帶你看到產業本質
電動車產業與環保有關,且為成長期的產業,但是筆者想提幾個觀點,幫助投資人思考:
首先,電動車產業為何需要「補助」?直覺的說法是,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換句話說,若政府不補助,消費者可能就會因為價格、需求等考慮而不購買嗎?
其次,綜觀來看產業發展,根據過往經驗,不論何種產業,大陸廠商往往夾帶大量政府補助,並以削價競爭的價格戰來搶奪市占,如此常會造成其他廠商的大失血,比方說過往的面板、太陽能等,顯然去年10月歐盟展開中國純電車的反補貼調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最後,特斯拉為電動車龍頭,但以筆者來看,馬斯克似乎也看到電動車產業未來不甚樂觀,因此積極轉向軟體、AI等多角化經營,甚至市場上早已把特斯拉當成軟體商,而非車商,據說特斯拉電動車上的軟體需要定期跟新,並要價不斐。
不過希望讀者不要誤解,並非是電動車產業未來成長性不夠,根據Statista推估,電動車未來五年的產值年複合成長率將高達1成左右,各個國家皆將電動車列為國策,並積極發展中,而是電動車產業若逐漸成為中國車廠的囊中物,加上其進入障礙不高,未來台廠的機會在哪? 值得深思。
※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投資人應獨立判斷,投資時應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圖片出處: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