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的健康促進統計年報資料顯示,2017至2020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率已高達50.3%,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0年全球肥胖年報中,台灣為東亞地區肥胖盛行率第一名。
肥胖併發疾病多 快速瘦身有風險
肥胖會引發各種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呼吸睡眠中止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退化性關節炎等等,甚至也會提高罹患癌症風險,所以肥胖是國人應該要重視的健康問題。WHO已定義肥胖是慢性病,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基因、生活習慣、環境、個性、身體健康等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與飲食最相關。
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手術、藥物都有協助改善肥胖的方式,但這些體重控制管理方法背後的原理,都是強制肥胖病患少吃,來達到體重下降的效果。少吃意味著攝取的營養素減少,可是人體每天都需要基本六大營養素的補充,藥物或手術介入治療只是輔助,治標不治本。
健康狀況不同 諮詢專業醫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郭智偉分享兩位病患經驗,一位李先生因大腸癌末期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後,再接著九個月的化療,變得極為消瘦,後慶祝癌症重生四週年紀念大吃大喝21天,胖了約20公斤,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慢性病上身,回診時談到慢性病的危害有時比癌症更可怕,接受建議以提高蛋白質攝取量的方式進行體重管理,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便減少了14公斤,減掉的幾乎都是脂肪,肌肉量沒有下降反而上升1公斤。
另位黃小姐因大腸鏡發現有癌前病變的瘜肉,切除瘜肉後發生大腸穿孔的併發症,術後醫師建議她嘗試進行提高蛋白質攝取量的減重方式,也是不到3個月的時間,減掉11公斤體重也都是純脂肪,肌肉量大約上升1公斤。
郭智偉指出正確的減重方式,需要耐心及時間,而非少吃多動,過度挨餓,既容易放棄,也會復胖,應養成良好的飲食觀念及習慣,才能瘦得健康又美麗,也能夠養成不易胖的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