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於3月16日(星期六)上午假大臺南會展中心大員廳舉行會員代表大會暨護理之光、護理創新、研究成果應用競賽頒獎典禮,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賈淑麗副署長、台南市趙卿惠副市長及在地立法委員、議員等貴賓將蒞臨與會。
台灣成功渡過COVID-19疫情,護理人員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疫情過後,護理人力流失,包括考照率、執業率等,都呈現降低趨勢,造成醫院關床、危及全民健康。紀淑靜理事長除了感謝所有會員的辛勞,更將持續爭取護理人員福祉,營造正向護理職場環境,吸引護理人員投入職場。
護理創新-精進護理技術 提昇照護品質
為激發會員創新及改進護理技術、用品或照護模式等,增加工作績效與成本效益,進而提昇病人服務品質,全聯會每年都會舉辦護理創新競賽,112年共收到參賽作品156件,最終有13件作品脫穎而出,含前3名及佳作10名。
當無菌布單覆蓋後,手術病人身上的各項管路,皆可能因厚重的布單壓迫產生壓力點。然而,對於預期受壓點如:鼻胃管固定導致鼻孔內鼻黏膜或嘴唇處受壓,也礙於無菌原則,無法定時檢視管路固定或防壓方式是否移位或失效,因而容易產生壓力性損傷。有鑑於此,奇美醫院顧正婷小組長帶領之團隊,希望創新一種同時俱備「位置固定」、「皮膚防壓」且「舒適無異物感」之醫療引流管固定器,以改善手術中鼻胃管壓力性損傷之現況。此設計獲得評審之青睞,榮獲第一名之殊榮。
2021年醫院管路事件錯誤類型中,管路脫落佔了97.3%,意外滑落佔了26.6%,另外在執行加藥過程護理師因施力不當或握位不準容易導致針扎。由大林慈濟醫院劉偉華護理師研發的「防輸液套脫落及安全加藥結構」可以安全固定,避免輸液套滑脫,且有安全加藥結構避免針扎。其操作具簡便性、運用多元性、使用安全性及經濟效益性,在每年醫院幾百萬次的靜脈輸液及給藥可增進病人及護理人員的安全,此創新作品獲得第二名。
臺北榮民總醫院員山分院黃珮春護理長在日照中心設計以肢體動作、感官刺激、可近性來促進及延緩長者的活動,有效能提升長者記憶力、思考力、情緒穩定成效,NPI Score(神經精神評估量表,分數越高表示症狀對病人生活干擾越嚴重。)平均由19.7分降為14.8分,降低24.9%;負向情緒出現率由82.5%降為57%,此數據為工作人員對照護長者日常生活情緒變化,早日讓機構工作人員介入了解,這項設計榮獲第三名。
護理研究-運用成果於臨床及教學 造福病人 增進教學效能
為鼓勵護理人員積極參與研究,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實務,藉由表揚優良研究成果促進護理專業的發展,特舉辦「護理研究成果應用競賽」活動。112年共收到參賽作品44件,共計4篇作品獲選,含第3名及佳作3名。
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吳佳珊助理教授,基於精神科講述式教學無法幫助學生加深對精神科護理抽象概念之理解,專業課程結合遊戲式學習可以解決新世代學生的需求,並提高護理學生之學習效果,因此研究了「精神科護理桌遊應用於精神科護理課程中之成效」。實驗介入後兩組在精神科護理知識、態度、自我學習滿意度等皆有顯著差異,證實桌遊應用於專業課程對學生之學習成果有正向之影響。本成果可應用於全球護理科系之基礎養成教育,開發遊戲式學習媒材也可用於培訓精神科護理教師之教學能力,此研究成果榮獲第三名。
護理之光-護理的力量 無遠弗屆、護理的關懷 溫暖堅強
去年2月,林姓機車騎士變換車道時不慎擦撞小貨車,放假中的護理師經過現場,看到傷者躺在地上,立即停車並評估傷勢,初步查看其頭部疑似受重創,血流相當多、面部漸失去血色,對於疼痛刺激及叫喚已呈現無反應,亦無呼吸僅剩微弱心跳,立刻實施CPR,待救護車到來後,交由EMT人員接手送至醫院處置。平時在單位是專業的護理師,下班後不忘自己的天職,依舊熱心助人、見義勇為,及時化解危機、拯救生命。
臺大雲林分院潘宜蓁護理師、大林慈濟醫院魏靖倫、林承濬、林承睿護理師、北醫附醫賴靖穎、賴聿柔、何宛穎、林于珊護理師、三軍總醫院余景謙、曾昭慎護理師、高雄元和雅整形外科診所徐瑀涵、張娙嫣護理師,都是在休假或上下班途中遇見民眾發生意外,立即上前協助救人,努力爭取黃金時間搶救生命,家屬無限感激,護理師們與病人素昧平生,卻一同加入搶救病人行列,這就是專業、就是護理的美好,這些故事讓我們看見-護理的力量無遠弗屆、護理的關懷溫暖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