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中,許瑋甯飾演的Rebecca突然被宣告罹患乳癌,一夕之間生活、事業和愛情產生變化,但這樣的情節不只在劇中上演。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平均每34分鐘就有1人罹患乳癌,且乳癌死亡率仍在持續上升中。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歐美的乳癌死亡率都已有下降趨勢,不過台灣乳癌死亡率卻仍未下降,要讓台灣乳癌死亡率下降,除了要持續推廣乳癌篩檢早期發現外,健保給付也要跟上歐美治療指引,提供完整的早期術前術後輔助治療,尤其是三陰性乳癌更是特別需要。
三陰性乳癌易復發、轉移 但健保未跟上國際治療指引
乳癌腫瘤上主要有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受體(HER2)以及動情素受體(ER)、黃體素受體(PR)等荷爾蒙受體,當這些受體都為陰性時就被稱為「三陰性乳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劉良智教授表示,三陰性乳癌是最惡性的乳癌疾病,容易復發、轉移,早期三陰性乳癌手術後1-3年是復發高峰期。
其中乳房腫瘤大於2公分,或是介於1-2公分且合併淋巴轉移者,都是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劉良智教授提到,針對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患者,美國癌症治療指引(NCCN)建議,應在術前使用化療合併免疫藥物治療,並在術後接續使用免疫藥物,但健保目前僅給付化療,並未給付三陰性乳癌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可減少復發 術前輔助療法有「這些」好處
過去早期三陰性乳癌只有化療可用,但效果並不理想,劉良智教授指出,約有三分之一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在接受化學治療後出現疾病復發的情形,不過現在有免疫治療,若是在術前化療合併免疫治療,經過8次前導性治療,再於術後使用免疫藥物輔助治療,復發風險可以下降非常多。
尤其術前免疫治療相當重要,陳守棟理事長提到,術前輔助療法可以縮小腫瘤,甚至達到病理完全找不到癌細胞的狀態(pCR),病人就有機會保留乳房,不需乳房全切除,也能減少淋巴清除,避免淋巴水腫的問題,而且術前輔助治療也能知道預後、療效,可作為術後輔助治療的參考,能「先算命再改運」。
研究曝亞洲人用免疫療法較佳 盼健保接軌國際指引
此外,劉良智教授提到,國際性研究指出,亞洲三陰性乳癌患者對免疫化療組合反應更好,可減少逾6成復發風險、近8成死亡風險,其他人種則是下降近4成復發風險、近3成死亡風險,因此亞洲人更應接受免疫治療。
所以陳守棟理事長、劉良智教授、癌症希望基金會蘇連瓔執行長共同呼籲,希望健保給付能接軌國際治療指引,幫助乳癌病友爭取更多可能延續生命的機會,實踐自己家庭與工作等人生計畫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