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看出普通人跟有錢人的差異了嗎?有錢人根本就不是現金為王,資產都上億的配置,股票持有23%,房地產18%...
投資股票逢高出脫,這是我們一貫的認知,從小白新手到股海大戶都遵循這個原則,但這套邏輯似乎已經不太管用了,原因是市場週期越來越短,而且修正幅度也越來越小,加上市場熱錢無視升息而收斂,甚至因為降息灌水讓股市水漲船高,所以回到「逢高出脫」這個邏輯,什麼叫做「高」?似乎也沒有一定了。
逢高出脫的死胡同:萬點以上,空手四年
其實逢高出脫的既有思維,也不是沒被挑戰過,因為「萬點崩盤」就是如此,在2020年疫情前的萬點確實是一個關卡,每次只要破萬點,或者台股創新高,指數真的就有一個魔法會出現,總之上萬點沒多久就會拉回。但曾幾何時,萬點已經成為常態,2020年4月8日至今,都是萬點,再也沒有回到萬點以下,如果真的萬點以上就賣光持股,理論上超過四年的空手,這就不是打臉的程度而已,手上現金考量通膨因素,如果房地產也沒賺到,那麼這些實質購買力至少已經少掉一半以上,原因是台股加權指數從一萬到現在兩萬常態,翻了一倍,房價隨著股市大漲,也翻了不只一倍以上。
無論是「萬點高點論」,又或者是位階賣股法(萬點以上每漲1000點就賣10%),甚至是類似的逢高出脫理論派,不能說都沒用,畢竟這種策略考量的就是大盤下跌風險,股市越高,當然下殺越嚴重,資金都套牢在高點,那麼遭遇下跌的虧損就可怕了,再者,遇到大盤下殺的低檔撿便宜,也等於你沒資金再加碼。
投資新思維:高點常態必須與時俱進
說到大盤會不會持續上漲,大家肯定都是語帶保守,理性上當然知道兩萬點屢屢創高,這沒拉回是不可能的事情,股市哪有天天在過年的好事?但偏偏台股在2023年領先全世界大漲,就是因為AI供應鏈領漲,過去電腦代工業的毛利率都是毛三到四,甚至說「毛利到死」都不為過,因為實在太難賺,還得面臨中國紅色供應鏈的挑戰。但就在全球抵制中國供應鏈以後,加上各國還沒有產能即戰力,這時候台灣絕對是首選,所以2023年漲幅靠著AI回血,直接海放美國科技股復甦行情,接著再到2024年,AI開始接力電動車、綠能的資金盤,於是台股供應鏈就從本夢比轉化成本益比,本來不知道AI的餅有多大,現在變成AI需求有多強,T"AI"wan就有多猛,加上全球科技巨頭都來台灣設廠開公司,瞬間從巴菲特唾棄的政治地緣「鳥」,直接變成全球AI領先「島」,連過去鄙視台灣供應鏈的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都出現認錯行情,2024年電腦展直接跑來認錯造神。
所以台股天花板已經從台積電的景氣週期改變,現在變成半導體、AI、重電綠能發展的重鎮,甚至還要出口一堆產品到美國去,於是2023年感覺台股是靠AI的運氣矇到,甚至是認為台灣發展半導體是倖存者偏差,這些論點已經逐漸式微,因此外資也開始回頭反手買回台股,那麼你覺得單純無腦認為空頭還有什麼搞頭?就算真的有崩盤,當產業基本面夠強勁,下殺力道也會比較輕,甚至台股平均高殖利率的特性,也會成為崩盤的煞車油。
這時候你就得認清一件事實,全球熱錢還是依然這麼多,而台股慢慢吸引全球資金關注,那麼高點就可能形成常態,更何況目前還在升息階段,如果美國來個降息,對照台股肯定又是一碗大雞湯,畢竟台股屬於新興市場,加上降息的資金流竄效應,有沒有可能出現羊群效應再次湧入台股?因此投資思維及策略還是要更新,千萬不要空手,否則必然會產生現金拖累效應,市場也不一樣了,用絕對值來設定投資策略也不好,其實這時候可以參考有錢人的做法。
如果沒想法,就參考有錢人的做法
根據中信銀行與美國波士頓銀行一起統計的「2024台灣超高資產客群財富洞察報告」揭露,淨資產破億元的高資產族,資產配置情況是這樣:現金26%、股票23%、房地產18%、債券13%、保險12%、其他9%,其他指的是私募股權、創投或基金(ETF也是基金的一種)。
你有看出普通人跟有錢人的差異了嗎?有錢人根本就不是現金為王,資產都上億的配置,股票持有23%,房地產18%,兩者就佔四成的資產。
而有錢人的現金部位是26%,這個通膨及現金拖累效應,可以靠股票及房地產增值帶動整體資產成長,面臨崩盤也不怕,手上還有股票、房地產的長期股息及相關收益作為現金流,加上現金部位本來就有兩成多隨時待命,這樣的組合當然能享受大盤持續多頭的增值,同時又能隨時應對崩盤的風險,不然以這些有錢人有個億來說,股票隨便也是兩千多萬元,更何況裡面一堆資產破十億元的大戶,換算起來等於股票買了兩億多元,你以為可以隨便出清持股的啊?有的搞不好是家族事業或者長期領股息的部位呢,以兩千多萬的股票資產而言,一年領百萬股息真的不是什麼難事。
換句話來說,如果你對高點沒有想法,那麼至少持股比重也不該低於兩成,畢竟有錢人的資產年化成長率可是高於市場平均,通常都是平均值的兩倍,其實這一點就值得餐考。
《原文來自:玩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