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從人的角度來看會想說,只要我願意,就可以像方唐鏡一樣,這條河我跳進來了,我又跳出去了,哪有不一樣。但哲學家的意思是,雖然是同一條河流,但流過的水已經不一樣了。
今年上半年權值股大噴出,不管是以前存台積電鴻海的,還是存指數 ETF 的都大獲全勝。甚至讓人產生一種錯覺:研究投資跟選股花那麼多心力,不如一開始就閉眼全部押在台積電或鴻海,現在就不會被軋空手這麼痛。
那第二個問題就來了,「那現在開始存台積電跟鴻海來得及嗎?」不只老手這樣想,新手更會這樣想,甚至出現了「複製台積電存股神話」之類的標題出現。
但這句話聽起來就是一個沒什麼sense的說法。
我之前常跟你提到,很多投資高手再怎麼很厲害,學生能不能學起來的關鍵,就是策略好不好複製。
成為下一個成功投資人的捷徑就是向已經成功的交易者學習,這當然是沒有爭議的,我總不能跟市場輸家學,然後妄想說可以賺一波,但是到底「複製策略」到底在複製什麼東西呢?
先跟你分享一個哲學觀念,叫做「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從人的角度來看會想說,只要我願意,就可以像方唐鏡一樣,這條河我跳進來了,我又跳出去了,哪有不一樣。但哲學家的意思是,雖然是同一條河流,但流過的水已經不一樣了。
這個例子說明了兩件事:第一是每個人對於「同一條河流」的認知和定義是不同的,第二,事情永遠都在變化,沒有永遠固定不變的事,尤其是投資市場,市場一直在變化,不管是從客觀的數據,例如市場的熱錢量,股市的位階,新科技應用,還是從科技進步讓資訊不對稱的落差降低,以前利用資訊不對稱可以賺到幾個月的容易錢,現在可能一個小時就全市場都知道了,就沒有easy money可以賺。
我們從這個觀點討論到複製交易策略,你就能了解到我想說的:複製「存股或操作策略」是可行的,但能不能再複製一次「存股台積電或聯發科」之類的神話,那是另一件事。
很簡單的道理,就算你從現在再存 30 年的台積電,就跟河流一樣,也不會再重演一次過去的 30 年了,完全不一樣的情況。選擇了存單一個股這件事,就代表你要注意這個產業,以及這間公司的成長性。
我以前常常提醒你,道瓊指數成立一百多年來,沒有一檔股票能夠一直很堅挺地留在道瓊成分股中,100%都大幅衰退或倒閉。我當然不是要唱衰台積電,而是存個股就是會有這樣的風險,每一檔都一樣。
就算真的成功活過幾十年,通常也只是倖存者偏差,你看到存台積電成功了,卻沒有看到存聯電的、存台塑的,甚至是之前存金融股存個幾百張財富自由的,要不是 2022 年股債雙跌加防疫險一起爆掉,也只會覺得金融股很穩定,存起來就是一個歲月靜好,不會覺得會碰到什麼問題,結果就遇到股債雙跌這種小概率事件,這當然不是當初可以想像到的。
這時候就有人會跳出來說,存股是不可行的,只有存 ETF 才是王道,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但其實這句話是錯的,存股當然是可行的,問題不是出在存股,問題是出在存了就沒在管,即使是存股也是需要持續關注的,你看我們自製節目《財富狂犇》的來賓們,都一定講得出是因為哪些基本面原則而選擇存個股,如果追蹤的指標出現變化,他們也會有相應的調整。
總結來說,要複製存股策略的話,絕對不是複製股號,設定個定期定額就沒事了。
我自己做冷門股投資也是這樣,我從來沒有打算要抱這檔股票抱個十年二十年,也不是閉眼存,要持續關注這檔股票是否有持續成長,是不是有繼續符合我當時設定的條件,如果已經不符合,就會把這檔股票剔除掉,大概持有就是幾年時間而已。
但如果把握住個股這幾年的高速成長,其實投報率跟節稅效果是比存ETF還要高的。
接下來我們來聊一下什麼叫做複製策略,什麼情況「可以」和「需要」複製策略?這邊講的策略是包括我的〈終極系列〉與其他玩股網教學社團的策略。
簡單來說,就是我跟這些市場交易高手們提出了一套交易策略,讓學員可以模仿專業交易者的操作,來達成接近的投資成果,不用自己去從頭去花時間花錢試錯找規則。
如果可以直接買車,何必要從輪子開始發明呢?
我們這群人的共同特徵是有多年的交易經驗,知道各種指標,看過很多的極端行情跟盤勢變化,也比一般人更關注市場變化。
之前有說過,自己操作跟教學生是完全不同的,我自己交易的時候就是挑勝算高的出手,挑方便交易的時候出手,可以完完全全靠多年經驗跟盤感做決定,因為不用跟別人解釋就很輕鬆。
但要能讓學生複製我的經驗,就像在寫說明書,要寫得詳細,又不能寫得太難,也要盡量減少主觀判斷的部分,有時候寫太長,人家還會說看不完,照自己的方式先用用看,最後會發生什麼事都不奇怪。
大致上來說,能讓人容易複製的交易策略,至少要有幾個條件:首先是對於操作動作,定義明確,均線站上幾天是站穩,爆量超過均量多少是爆量。最極致的就是像機械化交易一樣,能夠讓程式完全複製,所以就算你比我早 10 年,或晚 10 年投資,都會有相同的操作。
再來就是這個交易策略的進出訊號,要能重複出現。當沖交易可能一天有個好幾次,終極波段,大概一年有個五六次,但也不能太久才出現一次,你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有個策略是四年才出現一次的訊號,你今天學了,下次用是四年後,錯過了再等四年,這種策略就不能用,或是不能單獨用。
舉個例子,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十年線投資法,就是當指數跌到十年線的時候就是絕對的近幾年的相對低點,可以閉著眼睛買,十年線以下買進當然是相對低點,因為是近十年進場的投資人的平均成本以下,買進後擺著就十拿九穩幾乎是穩賺的,但問題是跌到十年線以下這個條件太嚴苛了,上一次達成是2020年,四年多以前,後來即使在2022年台股大跌6000點的空頭都沒有跌到十年線以下。
這種策略就不適合單獨用,不然如果你跟巴菲特一樣錯過2020年大跌行情,不就等四年還在等,巴菲特錢已經賺夠了,等四年無所謂,但你可能不甘心錯過這四年的大行情。
最後,還有個重點,就是這個操作在事後能不能做覆盤檢討。
因為沒有策略是百分之百只賺不賠的,但是在有賺有賠的過程中間,是虧掉策略本身會賠的錢,還是策略沒問題,但自己手殘失誤造成的虧損,想要盡可能讓後者發生機率降低,這就需要透過檢討來修正。
那如果是做能完全複製的程式交易,是不是不用檢討了?其實在練習的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要養成對策略的信心。沒有信心的人,可能兩次沒有賺到錢就不做了,程式就關掉了,然後第三次程式逮到一個超級大波段。其實複製交易不是像滑鼠右鍵複製貼上一眨眼的過程,你也要能複製為一個交易者的心態。這就是很多高手交易到最後,分享都是在講心態問題。
至於說過去有效的策略是不是一定未來也有效?
這個沒人能保證,即使你弄了一套程式交易的策略,結果程式像無底洞一樣把你的錢往外送,問題就不一定出在執行度,而是原本的策略已經不適用現在的市場,需要調整策略了。
最後提醒一下,不管是做個股或作指數,都會面臨交易環境或制度變化,而有需要調整的時候。如果你沒辦法長期追蹤調整,那就要找策略或商品內建更新機制的方式。像市值型或高股息 ETF 這種有固定的換股機制,這就是為什麼存指數型 ETF 比個股穩健的原因。
玩股網的教學社團跟一般市面上賣幾千塊便宜課程不一樣的差別,是社團長們會隨制度變化而優化策略,像是夜盤出現要怎麼調整、指數上兩萬點,停損停利標準要怎麼改,團長都會由多年的經驗與專業去判斷,找出適合的解法,而不是讓你一直複製過時的做法。
運氣好一點無效就算了,弄不好就像以前每到萬點教人反手做空,這可是會嘎死人的。
這邊我展開講一下,過去台股有幾十年萬點都是天花板,所以只要靠近或觸碰到萬點就要準備撤退了,甚至可以準備放空,當過去幾十年都有效的策略,你當然不會去質疑這套策略是不是還會繼續有效,所以在2020年底突破一萬兩千點的時候有一堆人進場做空,結果被一路軋到一萬八,軋了6000點,這次一萬八的時候也是一堆人進場做空,結果一路被軋到兩萬三,也是軋了5000點。
講到這裡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依據一個固定數字來定策略的通常後來都會崩壞,就像一萬點,一萬兩千點,一萬八千點,全部都是曾經的天花板,後來被一一打破,這就是我說的市場持續在變化。
以前沒有量化寬鬆大印鈔票,以前台灣沒有什麼企業是衝到全球前十名的,以前也沒有像這次AI行情一樣,台灣可以卡位卡得很漂亮,所以以前的天花板,不代表後來也會是天花板,既然現在跟以前的情況完全不同,當然以前的經驗就不能參考。
你說,啊,幹,如果以前的經驗都不能參考,那要怎麼弄,不就只能憑著一腔熱血,看誰運氣好嗎?
團長們的經驗也可能失效,那我幹嘛要加入社團?
操作是這樣的,第一,經驗並不是都不能參考,不是天天都不能參考,過去經驗是大部份時候會複製,只有少數情況有可能會走出跟過去不一樣的方向。
每天的情況都是走一個破天荒,完全是隨機無法靠經驗做,那就沒有任何高手存在了。
第二,在出現過去經驗無法套用的情況時,團長們一定也碰過很多次了,所以他們可以在第一時間用他們操盤經驗跟應對市場變化的經驗,比你快很多去找到新的可以套用在最近市場的規則,這就好像當籃球規則調整的時候,Michael Jordan調整打法的速度一定比一般人要快無數倍,這不難想像。
也許你自己去試錯要一兩年,甚至更久也不一定能找出規律,但團長們只要花一兩個月就能找到規律。這一來一回差的時間跟賺賠的錢都是不知道多少倍。
最後總結一下
1.要複製存台積電30年財富翻好多倍的奇蹟是很難的,可以不用想這條路。
2.存個股存個幾年,績效翻幾倍是可以做得到的,其實也可以不要用存這個字,可以用做幾年的長波段。
3.找高手做好可以複製的策略來學是最快的捷徑。
4.沒有永遠可以不用調整的策略,但也不是天天要調整,等到需要調整再調就好。
5.調整策略一定是高手做得比一般人快速而且品質好,自己弄時常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值得。
《原文來自:玩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