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風險來評等,債券收益肯定是最穩定,其二是不動產收益,次之為股票收益...
在通膨加劇的現代,各種花費持續增加,很多退休族被迫需要打工以維持生活開銷,至於還在工作的人,則要面臨延後退休的困境。
根據勞動部的規劃,勞退請領年齡在2017年是60歲,這意思是假設當年退休的人,如果年齡低於60歲以下,雖然工作年資有達標,但要等到65歲才能領退休金,但這標準不斷延後,2018年變成61歲,2020年提高到62歲,2022年又變成63歲,2024年拉到64歲,2026年預計要65歲才能請領。換句話來說,如果你在退休後的人生想靠勞退金過活,那可能相當危險,因為政府為了避免退休金倒閉,每兩年就延後請領年齡,搞不好未來因應人口高齡化趨勢,還要繼續延後,那不就等於這筆退休金是看得到、吃不到?
所以這個也引發筆者的另一層思維:只靠單一收入是遠遠不夠的,其實在職期間只靠一份收入,這同樣是很危險,只要出現一個重大事故或意外,就會壓垮一個家庭,甚至影響兩到三個家庭,這當然就不能坐以待斃。
人生財富升級的兩個步驟
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增加不同收入來源,先不要去管主動收入還是被動收入,好比你現在本業是一個工作,那就要再找一個類似專長的副業,我指的是「賣專業」,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個寫程式的工程師,那麼除了公司本業運作之外,有機會也要在下班或假日再接一個顧問諮詢或外部專案,這樣才能增加更多的收入,而且不需從零開始,重點是你平常就已經在本業累積實力了,那麼兼差自然就能贏在起跑點。千萬不要想用「勞力」思維去換錢,因為勞力就是用時間換出來的錢,這個也很難走長久,所以如果你本業不適合兼差,也沒有第二專長,建議從現在趕緊培養,除了本業面臨轉換跑道或被裁員比較不怕,也可以增加自己不同的賺錢能力或思維,好比很多人會在下班寫文或經營粉專,甚至花時間剪片搞自媒體,弄久也是一個不錯的技能。
接著第二步,是投資部位多角化,如果你對投資興趣缺缺,那麼至少要學有錢人,持有房地產、股票是必須的,而且有錢人投資不動產及股票又最為熱衷,因為房子可以容納大資金,也可以兼具防禦性,買股票則有上漲無極限的優勢,而且績優股每年都有穩健配息,這也能提供另外一種現金流收入。
經歷過上述的兩個步驟,夠順利的話,基本上你已經算是本業、副業都有一定成績單,而且投資至少也有兩種以上的商品,這樣就能降低單一事件對你的衝擊力道。
永續退休金的規劃重點?
在確定自身有穩健的收入及工作後,接下來當然就是退休金規劃,參考各國退撫基金的危機,其實你可以把勞退金或者公務員的終生俸先當作「加分題」,千萬不要當作必考題,這就像是在考試一樣,所謂必考題,就是準備了一定可以拿到分數,讓你平安過關,但加分題就很吃運氣,而且如果必考題分數都拿不到,那麼加分題怎麼加也是徒勞無功,就是會失敗。
套用在退休規劃,很多人常常都靠政府退休金,這在以前時代是沒問題,但現代人口老化危機浮現,以後只會年改把退休金越砍越多,退休金想跟上通膨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如果規劃退休只能仰賴政府的話,那麼等著看吧,最後政府靠不住,你勢必要再「重出江湖」當高年級打工仔。
所以為了避免這個情況,其實退休金規劃也不能只有單一收入,舉個例子來說,根據市調機構及多數人的退休想法,大家希望每個月至少可以花四萬到五萬的現金,但你知道嗎?根據勞動部統計,目前請領每月退休金的人,平均每月是1.8萬元,這根本遠遠不足以支應生活開銷,考量通膨因素,這可能幾十年後,實質購買力會衰退到連一萬都不夠。
如果要用五萬來規劃,根據資產可靠性來看,假設政府退休金可以貢獻1.5萬就好,我們保守一點,那麼其他3.5萬就要靠投資收入供應,千萬不要傻傻用存錢的,因為你存再多也是有花完的一天,再搭配通膨加速擴張,只有死存錢真的會很慘。
其實這3.5萬你就可以再切成三等份,包含不動產收益、股票收益、債券收益,這三種屬於靠自己投資就可以,至於創業或者什麼投資型保單,就不太穩定,對我而言不算是一種穩定的現金流工具,再來是兒女孝親費就算了吧,畢竟現在的小孩連自己都養不活了,別為難他們了,搞不好未來還需要你的支援,所以還是靠自己最實在。
以更多元的角度來做資產配置
以風險來評等,債券收益肯定是最穩定,其二是不動產收益,次之為股票收益,所以這3.5萬,依照風險屬性,收益可以設定成這樣,股票1:不動產2:債券3。簡單來說,風險越高的資產,現金流依賴就降低一點,避免資金縮水或斷炊,舉個例子來說明,你就更清楚。
首先是收益,以每月35,000元來按比例切,股票收入大概就是6,000元,不動產收益是12,000元,債券18,000元。
接著是用資產來看,債券18,000元,假設是買入元大美債20年的00679B,因為是季配息,所以一季要有54,000元,現在一張ETF每季配息大概能在300元以上,所以就至少要買進180張的00679B,以現價30.26來計算,這要投入550萬元。
至於不動產收益,這個就用房租去換算房價,如果你一個月想收租12,000元的現金流,如果房屋稅金及維修費用都算進去,那麼每個月有個15,000元的租金還算合理,確定現金流之後,你可以先從租屋網設定這個價位去找房子,因為全台灣每個地區的行情也不太一樣,以台北地區來說,大概就是一間十坪左右的中古屋套房,回推總價也不會破千萬,如果還沒退休,就用房租繳納房貸,退休之後就繳清房貸,這樣租金就會變成淨現金流了。
最後一個是股息收入,以每個月6,000元的股息去算,因為大部分股票還是年配息,所以換算全年股息要有72,000元,以殖利率3%來反推就好,先不用找到5%或更高的股票,因為有時候那種類型的股票長期表現也不穩健,搞不好殖利率衝高是因為股價大跌,那這種的也不好。回到3%殖利率績優股,再用全年股息收益換算,如果包含二代健保要扣你錢,那麼股息用75,000元來算比較安全,就會得到250萬元。
如果以資產來看,股票250萬,債券550萬,房地產1,000萬,如果再加上200萬的預備現金,那麼總資產就會落在2,000萬左右,這金額跟外面很多專家推薦的配置規模差不多,但一樣是2,000萬,這樣是不是比全部都是股債或房地產靈活也更有彈性一點?
《原文來自:玩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