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詩涵/嘉義報導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與歷史航照研究者黃同弘先生合作,利用戰時美軍航空偵照、戰後空軍代辦農林航攝,以及改制前林務局自辦航空攝影等影像檔案,窺看阿里山及周邊地區的歷時變化,費時三年出版最新力作《復返阿里山 一場跨時空的立體飛覽,一段失落鐵路的現地追尋》一書。
黃同弘藉由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收藏1943至1952年「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台灣舊航空照片」、1972年前空軍代辦的農林調查航空攝影圖及1973年後林務局自辦航攝迄今的歷史航照,研究阿里山林業鐵路橫跨八十年來的路徑變遷,車站與周邊聚落的發展,淺山地帶從闊葉林到竹林乃至針葉樹造林的植被變化,以及背後的歷史脈絡。
這些研究揭示了原住民與漢人之間的互動,以及戰後鄒族人的遷徙過程。為了地理實察組成鹿屈山考古調查隊四度入山,尋找阿里山林場最北端的林內線與伐採區,完整踏查林鐵鹿屈山後線東西兩段,描繪鹿屈山聚落十處生活平臺,解開堀田式索道發送點與著點之謎,發現制動室水泥基座、水槽及其他水泥遺構,深入塔山線後段之字形折返式設計,還原1930年代鼎盛時期的物事景光,追溯至今為止的人地變遷。
林鐵及文資處長黃妙修表示,《復返阿里山》詳細記錄了阿里山林業鐵路沿線的歷史和生態變遷,揭示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旨在喚起更多人對阿里山的關注和保護,並促進對這片土地的深入研究,也強調林鐵及文資處在「阿里山林業暨鐵路重要文化景觀」保存維護上的重要角色。
新書封面採用立體像對圖,透過隨書附贈的紅藍立體眼鏡觀察,可清楚觀察阿里山匪籠一帶地形、辨識腰繞山間的塔山線孑遺線形,113年8月8日起林鐵及文資處官方臉書粉絲專頁、北門車站、竹崎車站或阿里山車站搶先開賣,8月8日至113年10月10日得享購書79折優惠,再獨家贈送台灣主要樹種側面及垂直模式圖紙膠帶,可用於判讀航照圖內多元森林樣態。8月12日起,於全國各大實體書店與網路通路皆可購買。
林鐵及文資處並訂8月15日於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二樓舉行新書發表會;8月16及17日分別於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二樓及勇氣書房舉行新書分享會,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報名參加(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wDdHSyBqK5F7bJNm6)。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