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能力正在發展中,哭泣也是一種表達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家有幼兒的家長得認知到,孩子的語言能力正在發展中,腦中可用的詞彙量有限,無法清楚表達是正常的。孩子能張口說話,並非表示就能像成人一般清楚表達。
當遇到不順心的事,心裡卡著複雜的情緒,更會干擾孩子正常表達。別說孩子,大人也是。當你心情不好,感到憤怒、沮喪、焦躁、無助或悲傷時,是不是也很難好好說話?
別忘了,哭泣也是一種表達。哭泣是內在情緒的外在展現,當一個人落下眼淚時,表示他的內心正處於某種情緒狀態,有待被理解—也許是失落、生氣、擔心,也可能是感動。
幫孩子把情緒狀態說出來
當孩子無法清楚表達,只是一直哭泣時,大人首先要安住自己的內在。我們可能因此感到急躁,更無法貼近孩子的心情。接著,試著用口語說出孩子目前的狀態,像是:「我看到你一直哭,是不是很難過呢?」「我知道你遇到困難了,但說不清楚,是不是有些生氣呢?」
不是要孩子「不要哭」,而是試著幫孩子將他此刻的身心狀態給辨識出來。一方面,這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納,高漲的情緒會慢慢平復下來;另一方面,我們也正在示範如何覺察自我的情緒狀態。
當孩子漸漸學會透過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情緒狀態時,就不需要只是哭泣了。就算還是想哭,也會有能力講清楚自己究竟怎麼了。這樣的回應方式,正能幫助孩子提升情緒控制與自我安撫的能力。
允許孩子哭泣,真正連結孩子的內在
其實,大多數的家長都知道,學齡前幼童的語言能力有限,講不清楚很正常。但看到孩子一直哭,心中難免感到厭煩,忍不住怒斥孩子:「不要哭!」問題是,如果連哭泣都不被允許,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放棄表達、拒絕溝通了。
因此,當我意識到自己不允許孩子哭泣,並沒有真正地接納孩子時,我先向內安頓自己,緩緩地做幾個深呼吸後,說:「爸爸沒有聽懂妳說的,妳很生氣嗎?」接著說:「我看到妳真的很盡力表達了,謝謝妳如此努力!」
女兒淚眼汪汪地點點頭,我又說:「我知道,妳很希望爸爸能聽懂,但爸爸真的沒辦法理解。以後如果妳在書上、電視上或哪裡看到妳想說的事情,再指給爸爸知道好嗎?」
女兒再度點點頭,情緒似乎平復些了。我把她抱起來,輕拍她的背。我知道,擁抱能讓心裡受傷的孩子感覺到安全。突然間,腦中靈光一閃:「我知道了,妳說的是『鑽牙』,是嗎?」我刻意放慢速度念那兩個字。
「嗯!」女兒用力點頭。我說:「唉呀!爸爸真是阿呆,竟然聽不懂妳說什麼,哈哈哈!我當然被牙醫鑽牙過呀,這方面我可是經驗豐富呢!」
女兒破涕為笑。後來,我們又聊了很多,那是相當溫暖親密的時刻。
為愛練習
當孩子說不清楚,大人又聽不懂,孩子氣到哭的時候,請別急著生氣,也不必要求孩子繼續表達。可以先緩一緩,讓情緒有流動的空間。你可以這樣安撫孩子,同時示範合宜的情緒表達:
孩子:「嗚嗚嗚……你們都聽不懂啦!」
家長:「你很努力表達,但我們聽不懂你說的,你感到很挫折、很生氣,是嗎?」(同理孩子此刻的情緒感受)孩子:「嗚嗚嗚……對呀!」
家長:「原來如此!謝謝你讓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很希望我們能聽懂嗎?」(核對孩子的期待)
孩子:「嗯!」
家長:「那你還想繼續試著說說看,還是先暫停一下,改天再聊?」(提供選擇)
孩子:「下次再講好了!」
家長:「好的,沒問題!如果我說的話,別人一直聽不懂,我也會感到很生氣喔!(示範表達情緒
不過我會試著用其他方式來表達,像是用比的、用畫的,或者在某些地方看到了,指出來,這都能幫助別人理解自己的想法。(分享策略,提供方法)」
在這過程中,沒有要孩子「不要哭」,也沒有責怪孩子「愛生氣」,更沒有一開始就對孩子講道理,而是先同理情緒,再提供孩子選擇︰可以繼續表達,也可以先休息一下。最後,當孩子的情緒平復後,才用分享的口吻提供其他方案。
本文摘選自《用愛軟化尖刺,用心讀懂孩子》,圓神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