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美國的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持穩於47.2,雖處於收縮區間,但未再下探,且領先指標新訂單指數自前值44.6升至46.1,此外,客戶端庫存亦從48.40上揚至50,抵達榮枯線,表示客戶端增加訂單和存貨以應對第四季Q4的傳統消費季,這為Q4的零售消費注入一劑強心針。
▲9月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與細項。圖片來源: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從二階思考來看,這樣的消費動能是否能持續?回過頭觀察就業市場的演變趨勢。JOLTs職位空缺數自前值771萬升至804萬,職位增加的同時,失業率也從前值4.2%降至4.1%,代表私營企業的就業指標ADP亦自10.3萬上升至14.3萬,勞動參與率維持62.7%,其中25到54歲的勞參率為83.8%。這樣的數據似乎很不錯,但是在降息後,貨幣政策的滯後性在6至9個月後才會逐漸影響實體經濟,目前的勞動力市場是否能持續釋出職缺滿足新進勞動力,將會是後續要觀察的重點。
不過,在勞參率已處於高水位的此時,要再出現去(2023)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強勁勞動力回補的榮景似乎不容易,而且勞動力市場對於經濟環境的變化將更為敏感,也更具脆弱性。
Q4消費旺季創造零售、電子類股板塊利多
ISM製造業PMI指數的持穩,以及新訂單和客戶庫存同時增加,可代表企業的採購經理人認為未來買氣可足以消化現有庫存和新庫存,而消費的下檔支撐即是勞動力市場的健康發展,由次可推論短期內消費零售、消費電子業有望在Q4跑贏其它板塊。
▲9月ISM製造業新訂單指數。圖片來源: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然而,短線上可將資金配置在零售消費類股,但還需觀察降息對於融資成本、外溢的財富效應之影響,以及就業市場的波動。長線來看,2025年第一季Q1在消費旺季結束後,要檢視企業的庫存情況,屆時或可將資金動態調整至受惠於降息行情的金融股和科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