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呂佳恆報導】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多,根據「台灣腎病年報」指出,2020年新增長期透析人數為1萬2381人,事實上,對於腎友而言,因蛋白質代謝產物的尿毒素會增加腎臟負擔,因此必須採以低蛋白飲食,但最困難往往就是不易妥當控制,導致增加肌少症風險;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洪東衛指出,事實上,藉由酮酸胺基酸搭配低蛋白飲食,不僅能補充足夠蛋白質,也能減少尿毒症的發生。
三高、肥胖及吸菸 恐埋下誘發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
慢性腎臟病之所以會在台灣這麼普遍,關鍵在於早期症狀較不明顯,直到隨著疾病進展,出現明顯症狀才確定已衍生疾病;洪東衛醫師表示,包括三高、遺傳多囊性腎臟病、長期不健康飲食、肥胖以及吸菸等都是危險因子,另外,反覆泌尿道感染、攝護腺肥大等也都可能衍生腎臟問題,許多人甚至經一般篩檢後,發現有蛋白尿、血尿或泡泡尿等情況,或水腫等現象,才發現原來是慢性腎臟病的表現。
三個月以上eGFR皆小於60 醫:就屬腎功能異常
事實上,慢性腎臟病依照疾病進展分成五期,前兩期屬於早期腎臟病,但到了第三期以上就已進入中度的慢性腎臟病,而做為評估腎臟功能的指標就是健檢報告中常見的eGFR(腎絲球濾過率值);洪東衛醫師提及,若長達三個月以上eGFR皆小於60,且出現蛋白尿、血尿等症狀,通常就是腎功能出現異常,可確定為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應進行低蛋白飲食 減少腎功能負擔
洪東衛醫師舉例說明,治療上,若為早期慢性腎臟病透過藥物能幫助延緩腎功能惡化,並合併控制三高問題以及飲食,若到第五期以上且尿毒症狀嚴重才會需要進入洗腎階段,值得注意針對第三期以上的腎友,考量高蛋白飲食會增加腎絲球濾過率以及腎絲球壓力,加速腎功能衰退,因此臨床上則會建議腎友進行低蛋白飲食控制。
低蛋白飲食易衍生肌少症 酮酸胺基酸療法助一把
不過臨床最常見患者無法適當執行低蛋白飲食或因胃口不好等因素,衍生肌少症問題,面對治療上困境,現在也有「酮酸胺基酸」藥物能夠助一把,不僅不會造成腎臟負擔,甚至還能做到保護腎臟的目的;洪東衛醫師解釋,酮酸胺基酸會經由「轉胺」作用,將含氮廢物(尿毒素)轉換成人體必須的胺基酸,換言之,不僅能補充到胺基酸,也能減少尿毒症產生,維持身體所需營養。
低蛋白+酮酸胺基酸 維持腎友最佳營養狀態
目前酮酸胺基酸搭配低蛋白飲食在臨床上也已行之有年,因此腎友也不需擔心有酮酸中毒等副作用;洪東衛醫師補充,許多慢性腎臟病治療指引也都建議以酮酸胺基酸搭配低蛋白飲食的方式,治療慢性腎臟病,效果也都非常顯著,重點在於腎友能藉由酮酸胺基酸取得身體平衡,在限制低蛋白飲食的同時,還能補充身體所需的蛋白質,降低肌少症的風險,也能減少尿毒症等症狀發生,對於腎友而言是最佳的治療選項。
遵循醫師用藥且改變日常習慣 腎友控制病情不二法門
預防勝於治療,腎友最重要還是得從日常習慣以及觀念等調整開始做起,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洪東衛醫師呼籲,尤其是重度腎臟病患者,飲食還是得把握低蛋白、低油及低鹽等原則,且注意是否可能會引起營養不良或肌少症等問題,並遵循醫師指示適時補充酮酸胺基酸,才能有效延緩腎功能持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