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林宗憲報導】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19歲以上的民眾約34%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都與代謝症候群有關。代謝症候群就有如慢性病前身,若未及時發現、治療可能會導致中風、心血管疾病等。
但代謝症候群並非一個特定疾病,而是血壓、血脂等出現危險訊號的統稱,治療包含許多面向。面對這樣複雜的健康問題,整合醫學健康診所院長劉士銘表示,若以整合醫學的模式介入,較能深度地與病患做諮詢,由功能醫學醫師、營養師共同診治,較能從根本改善代謝症候群或其他慢性病。
慢性病前身「代謝症候群」 5大指標自我檢視
代謝症候群有5大指標,整合醫學健康診所營養師沈宛徵說明,第一個指標是「腰圍」,腰圍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與內臟脂肪比率有關,若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就符合代謝症候群其中一個診斷指標;第二個指標則是「血壓」,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也是危險因子之一。
另外沈宛徵營養師提到,在抽血檢測上,空腹血糖≧100mg/dL;三酸甘油酯(TG)≧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40mg/dL、女性>50mg/dL,都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這5項指標符合3項就是代謝症候群的候選人。
代謝症候群與「生活型態」有關 應及早介入預防
代謝症候群的成因與飲食、生活習慣等有相當大的關聯,民眾應透過健康檢查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並調整生活型態提前預防,若是已有代謝症候群,更要留意自己的生活型態積極改善。
沈宛徵營養師表示,生活型態上除了飲食之外,生活習慣、壓力調整、睡眠、自律神經等其實都息息相關,都應包含在個人整體健康調理中,從最簡單的避免抽菸、喝酒等著手,此外「改善肥胖的程度」可能是首要工作,需根據檢測結果做飲食調理,另外生活習慣調整也包含運動,它對健康會有加成的作用。
整合醫學精準介入 有助改善代謝症候群
不過代謝症候群包含血壓、血脂、血糖等許多面向相當複雜,若無法透過自我健康管理改善,可進一步尋求家醫科、內科等醫療院所治療,另外「整合醫學」其實也能提供相關協助。
劉士銘院長表示,功能醫學、代謝體營養醫學或其他整合醫學模式的介入,其實能幫助民眾讓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指標不再進一步惡化,像在檢測上整合醫學可以做到更精密、更前端的細胞功能檢測,如:膽固醇次分析(包含緻密型膽固醇small dense LDL、氧化型膽固醇oxidised LDL等)或血糖次分析(包含胰島素阻抗指數HOMA-IR等)。
透過這些檢測對健康狀態有更精準地了解後,可進一步由「生活型態醫學」介入改善。劉士銘院長說明,所謂的「生活型態醫學」包含了飲食、運動、情緒壓力管理等,根據檢測結果,舉凡營養素補充,合併能量治療(如:靜脈雷射等)都是前端預防疾病的可能解方。
不同於傳統醫療模式 客製化提供健康計畫
整合醫學在檢測、治療上,與傳統醫療模式有些不同,較能根據不同需求精準介入,提供民眾較個人化、客製化的健康調理計畫。
劉士銘院長提到,雖然傳統醫療對急重症而言是好的治療模式,但對慢性病,特別是需從生活習慣介入的生活習慣病來說或許較有實證的功能醫學或整合醫學,也是另一個民眾可以考慮的治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