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理解人格由許多不同部分所組成,為什麼能讓我們更容易和另一個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一方面是因為,倘若有天伴侶對你說「我不愛你了」,而如果你認為這是對方「整個人」的想法,無疑會讓這句話聽起來更加淒涼悲慘。另一個原因是,當你與伴侶跳著親密關係這支雙人舞時,如果把心中所浮現的每個強烈感受都當成指引兩人方向的唯一真理,你可能很輕易就會放棄這段感情。相反的,若你知道自己的內在是一個家庭,每個成員有不同的觀點和渴望,就會更願意持續下去。
當感受到愛消退時 如何理解這只是「保衛者」的防衛機制
如果一個人不只有一種人格,這麼一來,當你覺得自己對伴侶的愛突然消失時,就能釐清這只是因為心裡的「保衛者」啟動了,愛不過就像日蝕,只是暫時被月亮遮住了光芒。於是你會相信,這種狀況並沒什麼好特別擔心的,當然也不必做出任何倉促的決定;反而可以利用這種「無感」提醒自己關注內心的聲音,進一步了解自己為何出現防衛之心、身心內外有沒有什麼需要改變之處,也藉此幫助心中的保衛者相信,自己可以再次敞開心胸去愛,也不會受傷。
如何以包容和理解 面對自己內在幼稚、情緒化的一面
同樣的,如果你明白自己心中住著一個還很年輕、像個小孩的部分,而且這個部分會在你煩躁時提出各種自私且不成熟的幻想,那麼你對腦中所浮現「希望伴侶去死」的念頭,應該會有截然不同的詮釋;你會以一種既好氣又好笑的耐心,就像家長聽到兩歲小孩生氣地說「我討厭把拔!沒有把拔就好了!」的心情,來看待那個念頭,而不是苛責自己並試圖壓抑這些想法。
從多重人格視角看待伴侶情緒反應 學會更寬容的應對方式
當伴侶說出不好聽的話、做出極端行為時,若能理解人類本來就有多重性格面向,也會讓我們寬心許多。比方說,假設對方在爭吵中表示「我受不了你了」,甚至說出「真後悔跟你結婚」之類的話,若你能相信這只是對方內在某個如孩童般年幼的部分在發脾氣,那麼這些話帶來的傷害,會比認為「你終於說出真心話了!」小得多。又比方說,對方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正感到擔心受怕、焦慮不安,如果你能認為「挫折不過是觸發了他內心膽怯驚恐的部分」,而不是「我以前怎麼都不知道他原來是這種懦夫」,對這段關係會有益許多。
我們可以簡單地透過「替內在部分發聲」而非「讓內在部分主導發言」的方式(雖然執行起來往往沒那麼簡單),以多重人格的角度來看待自己與伴侶。比方說,當你對伴侶生氣時,以「部分的我現在真的很討厭你」代替「我現在真的很討厭你」,能讓對方接收到截然不同的訊息。不只是因為前一種說法能讓對方知道,只有部分的你對他不滿,並不是全部的你都討厭他,也是因為要能這樣說話前,你得讓這個內在部分與自己稍微分開,保持一些心理上的距離,才能「替內在部分發聲」。如此一來,和「讓內在部分主導發言」相比,你說話的語氣不會那麼激動,也不會那麼充滿怨恨。
本文來源:《做自己的靈魂伴侶》,圓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