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一種能夠促進皮膚表面循環、幫助散熱的傳統療法,因此當遇到中暑、發燒,或身體感到疲倦痠痛時,不少人會選擇刮痧來幫助緩解症狀,也有人會自行購買刮痧工具,在感到肩頸痠痛、水腫不適時,偶爾拿出來舒緩一下。但使用不當的刮痧器具或刮痧手法錯誤,可能適得其反,導致皮膚破皮,出現瘀青、皮膚角質化或纖維化等問題,所以刮痧前應該要先了解原理、效果和注意事項,才不會用錯方法而事倍功半,甚至刮到「出山」喔!
刮痧不是越痛越好?氣血若暢通,其實不會痛!
在經過潤滑過的皮膚上不斷刮拭,直到皮膚泛紅、出痧,這是我們傳統認知中的「刮痧」,黃卉君物理治療師表示,修復的關鍵在於需要血液循環,而刮痧後血液循環會增加,透過刮痧的手法與位置引導,讓器官的修復效果增快,促使器官重啟自體修復的作用,當血氣通暢、痧被代謝後,就可以幫助緩解不適。
很多人對刮痧感到卻步的原因,無非就是怕痛,或認為刮痧應該「越痛越好」,黃卉君物理治療師指出,是否會痛、會出痧,不是因為刮痧的手法或力道,而是患者身上對應的器官與疾病造成,中醫說道:「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若是氣血暢通,應該是不會感到疼痛的,因此刮痧時千萬不要過度用力,以為非要痛才有效,要視患者本身的狀況而定,逐步調整力道。
專業刮痧會要在身上塗抹專門的刮痧油,使肌膚表面潤滑,降低摩擦係數,黃卉君物理治療師表示,血液循環好的人甚至不需要用力刮,輕輕幾下就能看見出痧。刮痧時,前頸部的位置需要學習專業知識再操作,所以居家刮痧時,建議不適合太過用力,只需要輕柔帶過,以避免傷害到頸部。
痧的顏色代表紅血球含量,鮮紅色的痧點代表血液循環好、身體健康,黃卉君物理治療師提醒,若是刮痧後出現的顏色越深,代表身體累積的傷害與疲勞越重,如果出現「黑痧」、「黑珠砂」,則代表肌肉使用過度,需要適度休息。
身體會說話?透過解讀痧圖,了解健康建議
刮痧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療法,表面上只是刮出紅紫色的痧,但其實過程卻充滿學問。黃卉君物理治療師提到,刮痧時身體呈現的痧圖能代表各器官的反射區,傳達自身的健康狀況,以中醫的說法而言,即能對應出器官的情緒,也能看出過去是否曾經受傷、生病,藉此規劃日常保健的方向。
另外黃卉君物理治療師也提醒,若平時沒有運動習慣,但身體刮痧反應卻很大、特別痛、刮痧顏色特別深、肌肉腫痛,可能代表身體狀況已經很差,平常工作太忙,勞心勞肺、案牘勞形,沒有辦法好好休息,這樣的人要特別注意,建議改變生活型態或是建立養生習慣,好讓健康情況能有所改善。
刮痧後別急著結束!你聽過「退痧」嗎?
刮痧時,身體的血液循環會加速上升,因此刮完後還需要退痧,否則刮完的痧慢慢沉回去,那就白刮一場。黃卉君物理治療師表示,退痧時可以觀察,痧點會慢慢變深,原本的鮮紅色痧點變得深紅,建議刮痧完後,可以好好按摩熱敷。
黃卉君物理治療師指出,脊椎是人體的根本,現代人因為長期打電腦、滑手機,肩頸脊椎常常僵直在同一姿勢,尤其久坐導致下半身血液循環較差,所以通常刮痧會從脊椎部位開始規劃,建議初學者可以先詢問專業人員,先評估患者問題後,再考量該如何引導,適當調節應有的力道及刮痧方向。
居家刮痧方便快速,慎選器具防皮膚感染
居家刮痧雖然快速方便,但老一輩常使用的鐵湯匙、硬幣,容易加深疼痛感,還容易破皮感染。黃卉君物理治療師建議,可以購買專門的刮痧盤,或是一些平滑的刮痧板,尤其第一次刮痧不要太用力,硬是用力想刮出痧來反而危險,只需要刮到皮膚略紅,見好就收即可。
刮痧常見的迷思!不能用精油、不要開冷氣刮?
很多人對於刮痧可能會有錯誤的認知,黃卉君物理治療師針對一些常見的迷思做說明,並建議民眾在正式開始刮痧之前先做好充足準備,否則若採用不正確的手法刮痧,可能因為出痧過多過或過於用力,產生不必要的傷害。
- 不要使用藥膏、精油:涼感類的萬金油或薄荷精油,會容易刺激皮膚,不建議魚刮痧時使用。
- 不要開冷氣:刮痧當下由於毛孔張開,所以需要在通風的地方進行,但不要邊刮邊吹冷氣,避免溫度忽冷忽熱,加重身體負擔。
- 選擇有靠背的椅子:若患者血液循環不好,在刮痧當下可能有暈眩感,因此有靠背的椅子能避免跌倒。
- 不適合刮痧的族群:若是有凝血功能異常、服用抗凝血藥物(例如:阿斯匹靈)的患者,或是身上有開放性傷口者,這些狀況都禁止刮痧。
- 刮完後需調理身體:刮痧完一定要記得熱敷、按摩,不要熬夜、喝冷飲,以避免血液循環快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