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郁晉 攝影/林冠名
嘉義美術館最新展覽《起始的地方》(The Place of Beginning)呈現了謝牧岐(Hsieh Mu-Chi‘s)對繪畫本質深切的追問。他以二十年的創作歷程為基底,開啟一場回歸之旅,重新檢視創作的初衷,並探索個人繪畫語言如何再度突破。本次展出的作品試圖擺脫以往對藝術結構的理性拆解,轉而專注於直覺與無意識的流動,呈現純粹創作語言中所釋放的內在力量。
展名《起始的地方》(The Place of Beginning)呼應了謝牧岐2006年的作品《沒有起始的地方》(The Place Without Beginning)。這一命名上的轉變,象徵了創作心境的變化與對創作本質更深刻的探索。從「無起始」到「起始」,謝牧岐透過繪畫持續操演著身體與感知,試圖抵達一個不斷開啟的「起始的地方」,展現創作軌跡和概念上的全新視野。
過去的謝牧岐以理性、計劃型的實驗方式進行創作,專注於結構的分析,探討「去除」與「生成」之間的微妙平衡。然而這一次,他形容自己的創作是一種「形貌的滿溢,卻是內在的挖掘」。不再拘泥於外在形式,他選擇讓作品自然浮現,轉化為情感與直覺的延伸。這些創作如同過往經驗之總和,越過了身體的界限,從筆端湧現。
在這個資訊爆炸、視覺扁平化的時代,這檔展覽像是藝術視覺風格多樣性的對話,並透過作品把時間給空間化,讓歷史的真實與虛構不斷摺疊與穿越。謝牧岐不追求固定的風格,而是著眼在藝術史、前輩創作者以及同輩藝術家的作品中,捕捉某種難以言說的「共同經驗」。這些經驗可能來自顏料的觸感、色彩的流動,或是創作結構中的感性游移,它是在「現實」與「抽離」之間的中介狀態。更重要的是,他關注在創作歷史洪流中彼此呼應、交匯的瞬間,並期望透過畫筆,縫合那些曾經與之交疊的靈魂片段。這些交匯點既是一種創作者內在的深層對話,也是一種超越個體的經驗累積——透過自我對話,與歷史建立連結,最終在創作中形成不再孤獨的共鳴。
這份共鳴,不僅是藝術家直面創作本質的一次深刻提問,更是他對人生與藝術的回顧與見解。我們可以從1897年保羅·高更在大溪地創作的經典之作《我們從何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何處去?》(D’où venons-nous ? Que sommes-nous ? Où allons-nous ?)中,找到與《起始的地方──謝牧岐個展》(The Place of Beginning — Hsieh Mu-Chi’s Solo Exhibition)間共通而深邃的呼應——一種對自我的強烈察覺與深刻反思。這些提問在謝牧岐的創作語境中被重新轉化,成為他面對畫布、顏料、自我,以及藝術史與當代社會文化的核心探詢。
這次,謝牧岐選擇以繪畫回應這些提問,我們可以從多件作品中看見他在技術與表現上的豐富探索,例如《看著謝先生的心臟》(Looking at the Heart of Mr. Hsieh,2024)、《忙碌的男子》(Busy Man,2023)、《看著橫移的自己》(The Shifting Version of Myself,2024)。在這些作品中,他以「具象/抽象」、「寫實/寫意」、「平圖/拼貼」等多重技術手法,交織出風格迥異的視覺效果。這些創作彷彿將過去與現在的視覺符號融匯其中,構建了一個與時代對話的場域。在這個場域裡,謝牧岐試圖透過繪畫解決自身創作中的矛盾與困境。他不僅藉由技術層面的突破,打破了過去的侷限,更在風格的衝突與融合中,呈現了一種持續進化的藝術語言——那便是他個人生命史中面對藝術、繪畫和自我的不斷追尋。
《起始的地方》(The Place of Beginning)標誌著謝牧岐創作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但這個「起始」絕非終點,而是一個全新的開端。他將多年來的創作經驗凝練為一份「贈與」,這份贈與並非單純獻給世界或藝術家自身,而是從創作中所理出的「真實」。他將這份真實拋向空中,填補上方隙縫之間的未知,並為其注入另一層弦外的意義,以作為他拾起的那份「純粹」拼圖的開始。
如果《起始的地方》(The Place of Beginning)已然揭示了謝牧岐自身「從哪裡來?」的回應,那麼我們不禁期待之後:「你要去哪裡?」——所指向的那尚未抵達之地。
活動資訊:
- ► 《起始的地方——謝牧岐個展》
|展出時間:2024/11/12(二)~ 2025/01/12(日)
|地點:嘉義市立美術館二樓特展廳(嘉義市西區廣寧街101號)
|藝術家:謝牧岐
|指導單位:嘉義市政府、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嘉義市立美術館
|特別感謝:就在藝術空間Project Fulfill Art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