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記者顏瓊真報導】拜科技所賜,居家修繕、裝修免出門,透過手機下載APP共享平台,保證就能夠找到專業師傅來施工,類似的廣告,正慢慢改變普羅大眾找師傅的方式,但住保會卻呼籲想裝修的民眾要小心,萬一有糾紛發生時,恐求償無門?!
住保會顧問吳翃毅表示,叫工APP看是又快又便利,收費實惠還有所謂專業的APP共享平台,實際上仍有隱藏性的問題,主要是這些承攬項目及報價約定都很模糊,若出糾紛,對消費者來說,根本毫無保障。
日前住保會接獲APP共享平台消費者申訴,A先生表示,透過APP共享平台叫工,想在年前進行老宅浴廁整修,平台介紹的廠商,幾經溝通後,建議因平台手續繁瑣,跳過平台好節省時間,A先生說聽起來很有道理,就約師傅來,談好施工項目後就給了一半工程款,預計八天施工期,可在一月中完成工程,卻到現今還沒完工。
A先生說原本談好的工程款,師傅說減壓閥故障,需要追加,當下給錢,卻意外發現收一整組的減壓閥的錢,卻只換了部分,詢問師傅後,師傅開始故意拖延工程,理由不外乎生病、有事、塞車等等,導致應在1月17日完工的工程延宕至今。再者,浴室防水層需要做試水,A先生堅持試水24小時,而試水後的結果,讓他整個傻眼。
吳翃毅表示,防水層部分出現假性接著,很多原因造成,可能是底層未清潔乾淨、底層有水氣、材料配比錯誤、材料劣質化或是施工不當,而最好的方式,只能是全拆,重新施工了。
另一個案B小姐,則是因家中馬桶突然故障,距離住家附近的水電業者無法緊急接案,當下確實透過APP共享平台叫工維修,師傅很快在第一時間救急,效率是很高,不過修復情況卻是從馬桶故障變成馬桶漏水,衍生其他問題。
另外,B小姐給付維修費給師傅了,他的家人不知情又多給一次維修費。消費者表示,手邊只有業者的姓名,向平台求助,而平台回覆有通知師傅,等他聯絡中,再者建議去住保會、消費者服務中心申訴業者,同時進行報案動作。
B小姐報案被拒,警方說因維修所產生的糾紛,屬民事案件,結果報警不成無奈之餘,去查判決書紀錄,查到這位師傅,多年前曾有過藉著施工為由竊取屋主財物的判刑紀錄,一整個被嚇到。
吳翃毅說,師傅有所謂案底,能理解消費者的擔心,卻也不能視此為理由,斷定師傅會趁機心生歹念,仍須找到師傅,請求返還多收的工程款。
吳翃毅補充說明,透過APP共享平台,無紙化契約,按下叫工(同意)按鍵即代表契約成立,平台派師傅維修,維修後仍是有可能出現瑕疵需要修補的情況,即使平台是禁止消費者和業者私下聯絡,仍是會有漏洞,導致一旦發生工程糾紛問題,消費者都得自己扛起。
目前消費者投訴平台糾紛有增多的趨勢,糾紛案件金額多是幾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像是A先生和B小姐的個案,最後都是被迫無奈吞下損失,放棄提告。
吳翃毅認為,透過APP共享平台找業者承攬,藉由科技帶來便利是無法阻擋的消費模式,若要用APP共享平台承攬裝修及修繕,建議要以「住保履約」的方式進行線上簽約,價金匯入第三方,才能保證價金安全,後續的瑕疵修補也能找到業者來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