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以為買美債是為了配置做避險,這幾年才體會到,投資會遇到的險,美債也少不了哪裡去
近期外匯市場劇烈波動,台幣經歷短時間急漲突破 30 美元關卡,甚至還有網路言論喊話見13.3?但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在網路理財節目《財富狂犇》分析,這波台幣快速升值,並非台幣單獨走強,日圓、歐元等非美貨幣亦集體升值,主因是美元指數走弱,引發出口商與壽險業者出於預期心理拋售美元資產,形成恐慌性下跌。而央行也順勢放手,在美國財政部將提出匯率報告之前,證明並未操作匯率。待央行不再「被指控操控匯率」,而開始適度干預後,市場情緒便能消化反轉。
吳嘉隆並說明,真正驅動匯率波動的是利差,國家之間的利差驅動著國際資金移動,從而決定了匯率波動方向。但兩國之間的跨國利差,並非央行利率差,而是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差距。由於美元指數最大的成分股是歐元,而歐元區最大經濟體為德國,因此觀察美德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利差走勢,基本上就與美元指數的方向同步。但美德利差在四月份美德利差走高,美元指數反而走低的背離現象,成為短期性干擾。當背離結束,美元會再次上行,台幣自然轉為貶值。

市場持續在貪婪,恐懼則是轉瞬的機會
吳嘉隆並提到金融市場的兩種情緒:貪婪與恐懼,而兩者並不對稱。貪婪可以日日貪婪、月月貪婪,卻無法日日恐懼、月月恐懼,人的心理無法長期承受恐懼與高壓。所以恐慌會爆發,然後宣洩完畢,不管是股市、匯市與債市,都有同樣的現象。因此恐慌性下跌,就是投資人的大好機會。
投資人常以 VIX 指數來觀察市場情緒,但 VIX 反映的是「波動性」,而非真正的「恐懼」。吳嘉隆推薦觀察另一個更直觀的指標:JNK ETF(高收益債券 ETF,Junk Bond 的簡稱)。JNK 上漲代表市場願意承擔風險、看好後市;下跌則代表資金撤出、情緒偏空。

例如去年 8/5 全球股災後,JNK 在 8/6 就率先大漲,成為市場反彈的領先訊號。

目前 JNK 已回到當初受關稅消息干擾時的水準,但許多股票尚未反彈至當時高點。吳嘉隆則提醒,這樣的落差就蘊藏著潛在交易機會。

美債還算是避險商品嗎?
面對市場波動,美債在過去被視為避險資產,但吳嘉隆並不建議投資人買美債,因為美債價格變動也很大 ,升息降息都會造成巨大波動,想賺利息,也可能同時賠掉匯率或價差。
相比之下,他更傾向把台積電當作短期交易工具來操作。台積電不只成交量大、進出彈性高,還沒有匯率風險,持有期間還能領股息。在前次關稅風暴中,台積電曾跌破 800 元。但根據去年的每股盈餘(EPS)45 元,預估今年可達 55~60 元,以本益比 20 倍估算,合理股價應落在 1100~1200 元,甚至有外資喊到 1300、1400 元。與其去追求波動難測的美債,不如趁市場恐慌時,把台積電當成低接優選。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無任何買賣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評估,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