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今(108)年2月,北市一位母親因兒子沒乖乖吃飯,呼巴掌、抓頭撞地板、逼他撿地上飯粒吃,事件令人震驚與不捨。家扶基金會指出,去年提供受虐兒少服務中,有超過1,200名兒少需接受「心理創傷復原服務」,花費近4,000萬元,呼籲各界重視並能支持善款籌募。
去年千名受虐兒 施暴者多三十幾歲父母
根據《家扶基金會2018年報》資料顯示,2018年3,432名受虐兒少服務中,有1,233名為年度新增案例。續統計新增受虐兒少其受虐類型為「管教不當」(約36.2%)最多,其次則是「身體虐待」(約23.8%)及「嚴重疏忽」(約19.1%)。
衛福部近十年的兒童少年受虐事件統計資料顯示,施虐者年齡在「30-39歲」比例最多,每年平均約三成左右,且施虐者身分為「(養)父母」比例最多。這個年齡層是多數父母事業最繁忙的時期,若再加上子女處與學齡前或學齡階段,容易因各式教養議題挑戰,或工作與家庭其他的壓力,造成不當對待兒少情事發生。若情緒與壓力未獲調節,或支持資源未適時介入,長期將嚴重危害兒少健康與發展。
心理創傷復原服務 助兒少找回自信
家扶基金會指出,投入兒童保護服務工作已邁入第32個年頭,針對受虐兒少服務除及時救援、妥善照顧,也提供就醫、就學、就養和法律、親職教育、家庭處遇及追蹤輔導等服務。另外,部分兒少需透過長期個別、或團體諮商與治療的「心理創傷復原服務」,來幫助兒少走出傷痛、穩定生活。
曾經接受服務的小志,從國小開始就因原生家庭疏於照顧,過著作息、飲食都不穩定的生活。「家」對他來說,就只是睡覺的地方,他常餐餐泡麵、缺乏合宜照顧與對待,長期睡眠與營養不足,生長發育遠低於同齡曲線,情緒起伏大很難與人相處。小志在資源介入後,獲得穩定的生活與學習,也因歷經兩年接受「心理創傷復原服務」,現已能在人際間找到自信。
完善照顧網 家扶籲暖心捐款
而目前正接受服務的小芸與小萱姐妹,則因母親出獄返家,自身精神狀況不佳,兩姊妹常被忽視營養所需,無法獲得完善照顧,親子間也存在許多互動摩擦。兩姐妹嚴重缺乏安全感,小萱更自我封閉,「心理創傷復原服務」仍需投入一段時間。
為幫助更多如小志及小芸姐妹的受虐兒,走出黑暗森林,籌募「心理創傷復原服務」經費,特別推出義賣品「家扶x貓爪抓便當盒套組」,由知名貼圖「貓爪抓」無償公益設計。並邀請李千那協助推廣,一同為受虐兒募集所需資源。李千那鼓勵,民眾認購義賣品,所得將用於「心理創傷復原服務」經費,幫助孩子從受創的傷痛中復原。